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宋赣州的排水系统.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赣州的排水系统

北宋赣州的排水系统 每到夏季,都有城市会为内涝所苦。但是历年来,江 西赣州市部分地区即便降水近百毫米,市区都没有出 现明显内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有媒体揭开 了“谜底”——原来是该城 900 多年前的古代排水 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 说到底,防涝是个科学技术活。既然古人有这么好的 设计,我们不妨了解下古人的排涝之法,看看哪些能 够为今人借鉴。 赣州排水系统的设计建造者是北宋的刘彝。《宋史》 上介绍他:“福州人。幼介特,居乡以行义称。从胡 瑗学,瑗称其善治水,凡所立纲纪规式,彝力居 多。”北宋熙宁年间,刘彝担任虔州(即现在的赣 州)知州时,组织人员精心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里的 街道,根据街道的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了分区排水 的规制,建成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两条沟的走向形 似篆体的“福”、“寿”字,故名“福寿沟”。 全长 12.6 公里的“福寿沟”排水系统的设计思想是 “因势利导”,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低落差,采用 自然流向的原理,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 中,其精巧的坡度和断面设计,还能保证排水沟内形 成的水流有足够的自冲力,冲走泥沙,不易堵塞。同 时,为防江水倒灌入城,刘彝还根据水力学原理,在 “福寿沟”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 闭之,水患顿息”。可谓思考周详、尽得巧妙!如 今,这仍是赣州城里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不能 不让人叹服! 《宋史》中还记载了刘彝的另一个功绩:“久雨汴 涨,议开长城口,彝请但启杨桥斗门,水即退”— —也就是说,他在任虔州知州之前曾经解决了让京 师头痛的水患。由此可知,刘彝是个工作中肯动脑 筋、能做事的官吏,史上对他评价也颇高:(刘彝) 治簿书,恤孤寡,作陂池,教种艺,平赋役,抑奸 猾,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 范”。 其实,古代城市防涝排水的成功例子不惟赣州的“福 寿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南京挖掘出南朝建康 宫城遗址,发现当时“建康宫城内有密集的排水 沟”。史载南朝梁代建康“城中 28 万余户”,加上 皇室人员与警卫军队在内,总人口数当在 150 万到 200 万之间,这在当时来说,是规模很大的城市了。 城市的排污当然也是一个重点工作,加之地处长江中 下游的建康地区多雨水,市政排污的建设与维护压力 应该说是相当大的,然而检翻史料,却没有发现当时 建康宫城发生过大内涝的记载。其数量众多、设计合 理的排水沟应该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古代,城里的所有排水系统,一是依靠排水沟,二 是倚赖城中内河。就内河而言,河道的日常疏通维护 至关重要。南唐刘崇远在《金华子杂编》中有明确记 载:“咸通中,金陵秦淮河中有小民棹扁舟业以淘河 者。”这应该是挖掘污泥、清理残秽的专门保养河道 的人,他们以此项工作向衙门换取“薪水”。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三《诸色杂卖》中也 有记载:“每遇春时,官差大夫监淘在城渠。”可 知,宋代市政管理者在夏季雨水来临之前,就必须按 照规定做好疏通河道、以防内涝的准备。另一可以验 证此项工作的证据是,北宋“画竹名家”文与可在 《积雨》一诗中这样写:“京师值积雨,浮淖皆满 城。况当淘决时,左右罗深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