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幼儿亲师沟通技巧实务分享
信任,始終來自於溝通~ 開啟合作的樂章 高雄市立前金幼稚園 馮秀真 96/05/26 台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壹、一個可行的經營模式 貳、教學方案規劃與分工執行 IEP會議 1.綜合座談: (1)邀請校內行政人員、特幼生家長、 班級導師、相關專業人員共同與會 (2)討論主題︰針對學年度行事曆、級務、 重要事項等進行報告,必要時進行 相關事項之決議,並請行政單位協助 辦理。 貳、教學方案規劃與分工執行 2.個別討論: (1)對象:家長、幼生、班級導師、 相關專業人員。 (2)討論主題:針對IEP(個別化教育 計畫)所擬定的教學目標進行討論 與調整。家長、老師以及相關專業 人員都可就內容進行討論,俾使 教學計畫更符合幼生的需求。 貳、教學方案規劃與分工執行 3.將「綜合座談」、「個別討論」責成會議 紀錄,並請與會人員簽名,以示認同記錄 內容,並協同行政支援(資源)滿足幼生之 需求。 ★IEP範例 參、教學技巧指導 一、在家指導活動:從家訪評估家庭生態與功能 1.「在家指導記錄」:每週在家指導3個教學活動, 觀察孩子於活動中的反應並作記錄。老師就家長 的紀錄給予回饋,或直接示範教學技巧等。 2.「Portage教學指導方案」:藉由家訪先行瞭解家 中可運用的資源(人力、教材、教具),儘可能就 地取材,有計畫的指導與訓練家長以提升其指導 幼生的能力,老師則視情況逐漸退除,使家長能 建立教學技能。 參、教學技巧指導 範例一、「在家指導記錄」 範例二、「Portage教學指導方案」 參、教學技巧指導 二、協同教學、擔任教學助理:其優點有~ 1.老師: (1)適時與家長溝通並示範正確的指導方式 (2)從相互交流中溝通教養的觀念,逐漸接 受孩子障礙或調整對孩子的期待 (3)跟家長學習「協助」或「解讀」孩子的 技巧(例如:孩子的臉部表情所代表的 意義) (4)可以直接討論與分享,並增進情感交流 參、教學技巧指導 2.家長: (1)透過協助教學,自我磨練並汲取指導 孩子的多種技巧(經驗交流) 。 (2)從「助人」活動中獲得成就感。 (3)從導過程中觀察不同孩子的成長,逐漸 對自己的孩子有合理的期待。 肆、提供諮詢與心理支持 ★ 諮詢服務 1.親職教育: (1)適當的教養態度與方法:瞭解家中成員及 主要照顧者,鼓勵面對個案時的態度要一致 (2)必要時進行個案討論:由家庭成員共同參與 2.特教/療育相關知能 (1)家長:提供(辦理)研習、同儕支持團體資訊 (2)幼生:提供(辦理)遊戲團體課程資訊 3.社福相關資源 (1)提供相關福利與補助辦法的訊息 (2)必要時進行轉介(通報)服務 肆、提供諮詢與心理支持 ★ 心理支持 1.同理「心理轉變」:面對衝擊後的正常反應 2.進一步瞭解家中成員及主要照顧者:面對 個案時的態度一致 3.適時讚美與鼓勵:構築家長的信心 4.必要時提供專業心理諮商資源 伍、疑似發展遲緩幼童 1.普幼老師及特幼老師的角色 2.老師對孩子平日的觀察: (1)文字記錄: a.觀察情境、日期、記錄人員、行為發生頻率、導因等 b.觀察與紀錄人員︰為求客觀,至少2人以上 c.觀察時間:持續2 ~ 4週 d.討論內容責成紀錄 (2)影像紀錄:攝影、拍照 3.整理以上資料,與家長面對面溝通,必要時邀請相關專業人員與會,與家長進一步溝通 陸、轉銜服務 1.安排參觀附近學區或志願安置學校 2.轉銜講座:邀請畢業生家長、老師與會經驗分享 3.轉銜評估:安排專業人員(或至醫療院所)進行評估活動,整理幼生評估結果以作為轉銜資料 4.提供轉銜活動相關訊息(例如:升國小準備班) 5.升國小的暑期準備(幼生相關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6.溝通以調整對幼生合理的期待 7.追蹤安置情形 * 親師溝通與 經營模式 教學方案共同 規劃與執行 教學技巧指導 提供諮詢與 心理支持 教養技巧、 心理支持、 資源提供 在家指導活動 協同教學、 助理 個別化教育計畫 (透過會議討論 進行計畫調整) 個別討論 (會議記錄) 在家指導記錄 Portage方案 教學週誌 (幼生觀察) 口頭討論 與分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