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 .doc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 .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三维目标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标志、发展过程 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政策的调整、评价义和团运动及启示。 问题探究 材料解析 分析归纳 从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与局限性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爱国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世界意识(理性对待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暴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 图片视频展示(直观形象) 问题探究 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反帝与反封建这两个斗争是一个整体,反帝必须反封建。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辛丑条约》内容 《辛丑条约》的危害 《辛丑条约》的影响 分析归纳 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重点: 评价义和团运动及启示、《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清政府政策的调整、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行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帝国主义侵略 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的政策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来一个文物鉴宝,有人说这块虎头牌是1899年秋光绪帝赐给义和团的。同学们认为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同学们的答案中真真假假都有,到底是真是假,同学们学好了今天这课就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块虎头牌既然是跟义和团有关的,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这一段历史。 一、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标志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62页第一段完成学案第一二问,归纳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标志。(板书:义和团运动 兴起) 教师提问:第一是什么的空前严重?对,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二是什么活动的猖獗?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但体现在政治的控制、军事的侵略、经济的掠夺、还有文化的渗透。在西方列强炮火的保护下,外国传教士充当侵略的侦探和帮凶,因此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板书:洋教)哪一事件更加激起了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瓜分狂潮)胶州湾在哪个省?山东,而洋教活动最猖獗也是在山东。因此义和团首先兴起于山东(板书:兴起:山东) 1898年秋山东冠县的——赵三多领导的起义,标志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板书:1898山东)。在斗争中义和团运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学生回答:扶清灭洋)。对,这个口号的提出对义和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扶清灭洋口号 请同学们阅读学案第一页上的两段材料,这是我们从教材里提炼出来。(材料一说“最恨和约”,材料二说“只因鬼子闹中原”,要把“一概鬼子都杀尽”)这反映了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谁?帝国主义。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但是这个口号也有局限性,材料中体现出了哪些局限性呢?迷信色彩(神助拳;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盲目排外(挑铁道,拔线杆,旋再破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反对外国侵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能把所有外国人都当作侵略者啊?义和团对外来先进事物,铁道、线杆、大轮船等,是一概的否定,这反映了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只是一种感性认识;把救国与扶清等同起来了,反映义和团对清政府是一种模糊的认识,而且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大清一统庆升平)。所以义和团运动的局限可以概括为迷信、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放松警惕。那么这个口号的提出对义和团运动发展有没有好处?有,有什么好处?扶清的口号能够得到爱国官兵的支持,灭洋的口号能够调动人民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因此,这个口号的提出推动了义和团运动初期的迅速发展。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从地图中找出义和团发展的过程。兴起是在——1898年山东,发展在——1899年由于清政府派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转移到了直隶,后又转移到京津地区,高潮在——1900年京津地区抗击八国联军。(板书:发展(直隶、京津) 高潮(1900京津))对于这场人民反帝斗争,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呢?当义和团兴起的时候清政府的对策是什么?——严厉的镇压和剿灭(板书:剿灭),但是1900年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后,清政府改变了对策。请看学案上的清政府的两段话,这是教材P63的材料。清政府的态度转为了什么?——招抚(“抚而用之”,“因而用之”)。(板书:招抚)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义和团发展迅猛无法剿灭(“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京城蔓延已遍”“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义和团与洋教为仇(“因其仇教之心”“同声与洋教为仇”)。清政府“因而用之”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控制和利用义和团(板书:控制利用),但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