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微生物的特点:;球菌;螺旋菌;青霉(Penicillium) 曲霉(Aspergillus)
;一、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为什么土壤中存在如此众多的微生物? ;2、土壤为微生物提供无机盐、微量元素;土壤具有保水性,特别是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而且微生物比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低,植物能生长的土壤,其水分肯定能满足微生物的要求;4、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能满足大多数微生物的要求。
而且微生物的适应性广,酸性和碱性土壤中也有适应的种群存在
;;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三、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2、植物根际土壤与微生物分布
植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高于根外土壤
根际土壤 ——离根5mm以内的土壤
根际微生物——rhizobacteria
根/土比(R /S):
根际微生物数量和根外微生物数量之比
R /S通常为几到几十
为什么?
;;
禾本科植物的根际分布着较多的需要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糖类)的微生物,豆科植物的根际分布着较多的要求氨基酸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特点:数量多于根外土壤 ,但多样性小于根外土壤 ------为什么?;根表的微生物分布是不均匀的,以微菌落形式存在,根尖数量少,而成熟区较多,很多存在于根的裂隙中;;;;主要存在于裂隙; 4、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的分布 ;
团聚体表面的主要是好氧的微生物,而且微生物之
间竞争较激烈,数量和组成常有变化。
生活在团聚体内部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的微生物,而
且数量和组成相当稳定。
以微菌落形式存在。
;(一)、分解土壤有机物,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商品有机肥;影响有机质矿化的因素;(2)、C/N比***;;细菌细胞的C/N平均约为5/l,由于组成1份碳,平均约需4份碳氧化产生能量,供合成细胞物质和其他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利用有机质的C/N大致为25/l。
不是所有微生物在任何条件下,恰恰都是按C/N为25/1进行的。25/1是从试验中得出的经验数值,是微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的总估算。;有机质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C/N很大的稻草、麦秆等还田时需要配施N肥,否者会引起作物的缺N现象。
用C/N大的秸秆制作堆肥时,常需加入一些含N量高的人畜粪尿,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加快堆肥的腐熟。 ;2、水分和通气性;3、温度 最适宜温度为25-30 ℃ 温度高,分解快 ;(二)、微生物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由菌丝缠绕形成的团聚体在土壤中的持续时间是比较短暂的。一旦菌丝被其它微生物分解, 团聚体随之而解体, 因而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团聚体.
不同的微生物连结土粒的能力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 微生物类群在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是: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和细菌。此外, 微生物细胞作为一种带负电荷的胶体物质, 也可以借助其静电引力促使土壤颗粒彼此连结在一起.;很多微生物产生胞外多糖;除多糖以外, 其它有机质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团聚体的形成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并不呈直线关系。而且有机质只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才具有团聚土粒的能力。
试验证明, 在灭菌的土壤中加人灭过菌的有机质, 并不能增加土壤颗粒的团聚作用, 而在未灭菌的土壤中, 有机质的团聚作用则明显增强。
这充分证明, 微生物是形成土族团聚体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三)、促进作物生长;促生机理;直接促生作用
1. 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促进作物生长
许多微生物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 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 使植物生长健壮,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乙酸
2、产生维生素类、氨基酸类
;小麦根系中合成生长素的菌株的百分比;3、增加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间接促生作用;(四)、提高土壤肥力;对腐殖质的合成途径,尽管各研究者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有以下的共同认识:
(1)木质素的降解产物可以是腐殖质合成的前体;
(2)腐殖质的前体也可以来自除木质素以外的其它物质;
(3)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的前体聚合为大分子的腐殖质
(4)在聚合过程中还可将含氮化合物结合进去,构成腐殖质的多肽和杂环成分,
(5)在整个复杂的合成过程中,微生物和来自微生物的酶类起着重要作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有机残体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其中一部分彻底矿化,最终生成CO2、H2O、NH3、H2S等无机化合物。另一部分转化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氨基酸、肽等),提供了形成腐殖质的材料。;第二阶段:
上述土壤腐殖质的组成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缩合形成腐殖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书法PPT课件.ppt VIP
-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荣续智库】2024年物流及航运物流行业ESG白皮书.pptx VIP
- 第32讲++体液调节-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情境教学精讲课件.pptx VIP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低血糖的识别及处理ppt课件.pptx VIP
- 电子设备-AI_AR眼镜系列报告(五):AI眼镜新品频出,芯片方案加速涌现.docx VIP
- 申请招聘财务人员的请示范文 .pdf VIP
- 扬雄《方言》(纠正版).pdf VIP
- 重庆市安全文化设示范企业评定标准(试行).doc VIP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