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辅助宽颈动脉瘤治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支架辅助宽颈动脉瘤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傅传经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定义 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难点 主要是栓塞的弹簧圈不能牢固地停留在动脉瘤腔内,弹簧圈较易突入载瘤动脉,甚至整个弹簧圈脱出进入载瘤动脉,造成载瘤动脉的栓塞 作为瘤颈部的支撑物,使弹簧圈固定在瘤腔内而不突入载瘤动脉。 更有利于达到动脉瘤的致密栓塞。 支架释放后,可减少血流对瘤壁的冲击性剪切力,亦改变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另外支架的“栅栏效应”可对血管内皮生长起到“内衬”作用,促进血管内膜增生而覆盖瘤颈,达到解剖治愈的目的 手术过程 两个最佳工作位 一个最佳工作位:选择载瘤动脉显示最清楚的位置用于释放支架。 另外一个最佳工作位选择动脉瘤瘤颈显示最清楚的位置用于填塞弹簧圈。 临床资料 总例数:38例(2011.01~2014.09) 男(12) :女(26) = 1 :2.2 年龄 29~78ys 平均 62.1±12.2ys 动脉瘤部位: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 15 个, 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1个,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4 个, 颈内动脉床突段 13 个, 椎动脉 5个; 动脉瘤大小(直径) : <3 mm 6个, 3~ 9 mm 21个, 10~25 mm 9个, >25 mm 2 个。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9 例(Hunt-Hess Ⅰ级 1 例,Ⅱ级 6 例,Ⅲ级 2 例) 检查发现 29 例。 治疗结果 本组共应用 40枚支架,每枚动脉瘤分别填入弹簧圈 1~18只。支架置入均顺利, 技术成功率 100%。 动脉瘤获致密栓塞 29例, 瘤颈部有残留3例, 瘤体显影但血流明显变慢6例 。 随访结果 3~24月复查造影随访, 动脉瘤获致密栓塞 29例均未见复发, 瘤颈残留3例12月复查时瘤颈显影明显减淡, 瘤体显影 6例12月复查时3例瘤腔消失,3例瘤体有复发表现。 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瘤颈栓塞致密,操作过程不复杂,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及24月随访造影结果满意。 病例1 张X, M, 67yrs 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病例2 陶X, 女,42yrs 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 病例… VIDEO * 瘤颈宽度≥ 4 mm或者瘤颈:瘤体≥1∶2的动脉瘤被定义为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的优势 支架的选择 支架直径大于载瘤动脉直径1.0mm。可以使支架更加贴壁,有效防止支架移位和利于内皮细胞覆盖支架。 支架的长度需覆盖动脉瘤颈两端各4~6mm以上,保证充分覆盖瘤颈。 颅内支架主要有Neuroform (Boston Scientific/Target Therapeutics,Freemont,CA)、LEO (BALT,Montmorency,France)和Enterprise 支架 (Cordis neurovascular,Miami,FL)SolitairAB(ev3,USA) 先释放支架后进微导管 可能存在以下缺点: (1)进微导管时可能出现支架移位 (2)增加了微导管到位瘤腔的困难, 后释放或半释放技术(多数人选择) 2种支架释放技术 即刻瘤腔内少许显影 12月后复查示瘤腔闭塞。 显示支架的两端标记点, 术后即刻造影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