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行动研究与教的师专业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与式行动研究与教的师专业发展

;内容要点;1、理解:教师是做什么的?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两者的异同与分工;;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历程;;;;实践教育学;从“机械论”走向“复杂论” ;;;行动研究;;我们看到的现象——;我们看到的情绪-;我们遇到的矛盾——;要解决的问题——;从工作中发现研究问题 ;在问题解决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分析问题基本步骤;对问题进行分解,使其清晰并可把握; ;反思提升的方向;做行动研究的五个要领 ;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行动科学;;为什么要“参与”?;中国的文化传统资源;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人山人海的观课盛况;教师和学生都很从容、自然;观课前观察者都得到一张有学生名字的座次表;观课者在仔细看儿童是如何学习的;北京某小学校本课例研修活动中的学生观测表 ;北京某小学校本课例研修活动中的教师观测表 ;;课例研究对变革意义的重构;课例研究的作用;其他途径;3、实例:“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教师知识的分类;波兰尼:“个人知识”;;为什么要使用“实践性知识”?;“知识”比“理论”内涵更加宽泛 传统定义:“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 杜威:“知识是通过操作把一个有问题的情境改变成为一个解决了问题的情境的结果” “命题性知识”与“能力型知识”的结合;“知识能力说” 知识真值的符应论、融贯论、实用论的结合;举例说明 ;课眼存在于课堂学习的系统中,生成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和在场性的特点 它不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实体,是在场者的一种无形的意识,是虚与实的结合,是被有形的物质所映衬出来的无形空间 具有动态的能量,就像台风的漩涡在不断变化,升级 为事物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融贯”;课眼本身并不是“实践性知识”,而是运用它所产生的结果 实践性知识:灵活调动和利用教学资源,在放与收、动与静、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平衡,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调动其参与,将自己与学科和学生融为一体等 课眼是在场者的一种意识状态(外在事物) 教师相信“课眼”具有教育意义(信念) 是对目的和走向正确把握的结果(正确把握) 既符合传统定义,也符合实用主义的定义 ;研究结果: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分类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要素;举例;在课眼系统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张力区 课眼的预设:把教材或经验中的良构知识转变成非良构知识,落在一个开放的话题上,在一个没有被填满的空间里产生张力 课眼系统的能量: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弱到强的过程 能量汇集的过程也是学习心理场逐渐建立的过程,能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变化,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本案例中蕴含的四要素: 主体/行动者 问题情境 行动中反思 信念:从PK到PK’——从教师必须讲授所有的知识点——到引发潜能,形成结构,产生张力——生成课眼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呈现方式:打包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媒介;;知识不同于“能力” (Kathergan的“洋葱圈模式” );初步成果;最近的研究 ;研究结果;认识论 实践理性;方法论 知行合一;意象; 整体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2) 实践推理;(3) 知行合一;无为的教师 ;(1)整体的教学观 ;(2)实践推理;(3)知行合一; 三个主题之间的关系;;隐喻分析 ;;;4、拓展: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如何做?;思考和答疑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