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入冥故事唐太宗入冥记,黄仕强传之比较研究.docVIP

敦煌入冥故事唐太宗入冥记,黄仕强传之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入冥故事唐太宗入冥记,黄仕强传之比较研究.doc

敦煌入冥故事 〈唐太宗入冥記〉、〈黃仕強傳〉之比較研究 謝玉玲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摘 要】 敦煌寫本〈唐太宗入冥記〉與〈黃仕強傳〉同屬佛教感應故事,此二篇故事重心放在「入冥還魂」的過程,所述故事雖不相同,但在情節建構上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二篇在文學與藝術方面具有相當高的價值性,同時也對地獄遊歷的故事情節描寫細緻。此二篇故事除了作為佛教宣教作品之外,也具備了反映社會現象的特質,其中諷刺當時的官場醜態,有一定程度的思想性,是很出色的敦煌入冥故事。故本篇論文主要針對二篇之形式結構、內容情節進行分析,同時探討其所展現之宗教特質,考察其於文學、宗教文化方面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關鍵詞:敦煌靈驗故事、入冥、唐太宗入冥記、黃仕強傳、敦煌小說 敦煌入冥故事 〈唐太宗入冥記〉、〈黃仕強傳〉之比較研究 謝玉玲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壹、前言 人死後為鬼,墮入陰間地獄的說法,大部分的人都不陌生,而因果報應、三世輪迴的觀念,在佛教傳入中國後,更根深蒂固的深植人心。中國古代的因果報應思想,原只是作為一種普遍概念存在,以上帝或天帝作為懲惡揚善,主宰人們生死禍福,如《左傳?成公十年》:「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老子》七十三章中也有「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等說法,此時並無「地獄」之說。至於對「冥界」的概念,在中國原為中土泰山治鬼,到魏晉六朝時期道教更有酆都大帝掌鬼之說。中土的地獄觀念源自印度,根據佛教經典記載或說地獄在閻浮提州地底,或在兩大鐵圍山間,或說閻羅王為毘沙門天王轉生,或說閻羅王為地藏菩薩化身等等,配合佛教果報觀念與輪迴說,進而與本土因果報應思想相結合,廣泛流行,對民眾影響至深。 中國早期較為完整的入冥故事與佛教的傳入有關,本文所探討「入冥」的意義,主要是以主角到冥界接受審判或遊歷後,再還魂回到人世的故事為重心。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冥途旅行」這種進入冥界的故事大量出現,到唐代更為流行。入冥故事主要在宣揚果報,將人界的事象推及冥界,使一般民眾更能親近佛法。學者前野直彬便曾提出「佛教徒重新組織冥界,把從冥界遊行回來的人,描寫為不是英雄,而是對來世懷有恐懼感的人。虔誠的信仰,加上想像力,產生的就只限因果報應不爽的故事。」的說法,而本師鄭阿財教授更進一步認為由於此種深富志怪性質的故事與宣揚因果報應的說教合流,除了使志怪小說的創作成果更為豐碩之外,也成為當時的佛教宣教重要方式,尤其虔誠的佛教徒眾,往往蒐羅有關宣揚教義及奉佛感應的故事,編纂成書,以為「輔教之書」。如劉義慶的《宣驗記》為較早的一種,之後蔚為風氣,如王琰的《冥祥記》、顏之推《冤魂志》、《集靈記》、蕭子良《宣明驗》、王延秀《感應傳》等皆是。 隋唐時期,佛教趨於鼎盛,此種作品更加風行於唐、五代。如唐臨撰《冥報記》,是唐代最早的一部志怪小說集,根據唐臨在自序中云:「昔晉高士謝敷、尚書令傅亮、太子中書舍人張演、齊司徒事從中郎陸果,或一時令望,或當代名家,並錄《觀世音應驗記》,及齊竟陵王蕭子良作《冥驗記》,王琰作《冥祥記》,皆所以徵明善惡,勸戒將來,實使聞者,深心感寤。臨既慕其風旨,亦思以勸人,輒聞所錄,集為此記,仍具陳所受及聞見緣由,言不飾文,事專揚確,庶人見者能留意焉。」可見當時的風氣之盛,此類作品種類著實繁多,其內容皆以佛教因果報應思想為基礎,藉以宣揚佛教的靈驗,期使世人能誠心奉持。此類故事多宣說冥司為凡人死後必至之所,由閻王總結其一生功過,以定其輪迴轉生,其中凡造惡業者即入冥府地獄受罰。到了敦煌文獻中冥判的觀念已漸漸成熟,至五代、北宋而臻定型,其後更成為話本小說的主要題材,而《太上感應篇》、《玉曆寶鈔》、《地獄遊記》…等一類善書,亦每每以此為張本。此外除了一般士人外,高僧大得也有所輯錄,如唐道世編的《法苑珠林》、道宣編《集神州三寶感通錄》、釋慧祥《法華經感應傳》、釋慧英《華嚴經感應傳》等,也是這類故事的集結。到了宋代李昉編《太平廣記》,專門收集漢代至宋初文言小說,其中卷一○二至卷一三四「報應」類,即收入大量的佛教靈驗故事作品;宋、洪邁《夷堅志》中亦收錄不少此類故事。 在敦煌寫卷中,保有為數頗眾的唐、五代靈驗故事,其中入冥還魂故事大抵是宣揚誦經功德,奉佛可以消災延壽等觀念,在〈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黃仕強傳〉、〈還魂記〉(「道明和尚入冥故事」)、〈唐太宗入冥記〉、〈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趙文信故事〉等中皆可見。 本篇論文選定敦煌「入冥」主題故事進行探討,以〈唐太宗入冥記〉與〈黃仕強傳〉作為筆者之研究對象,實基於此二篇故事同屬於敦煌話本小說類型,形式上同為敦煌感應類小說,某部分亦具有為宗教宣傳作用。二者內容雖不盡相同,但「入冥還魂」的情節相當類似,同時敦煌寫本〈唐太宗入冥記〉影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