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考.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考.doc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考 余金龍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日語系助理教授 開南管理學院應用外國語文系副教授 【摘 要】 本論文探討晚唐詩人李商隱(八一二~八五八)〈夜雨寄北〉詩之繫年及其詩作對象。 然〈夜雨寄北〉詩,自馮浩、張爾田之箋註後,雖經岑仲勉反論後,乃至今人劉學鍇、余恕誠之解釋,咸認為本詩係李商隱於大中二年(八四八)秋,自桂林北返回京,順勢有「巴蜀之遊」時所作,並認為本詩為寄內詩。或認為是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所作,但是確年不可考,並言是寄京華友人或私暱之人等說法。 但本論文則推論李商隱於大中二年(八四八)八月秋,正自桂林送幕主鄭亞赴循州,並於九月九日之後,始北返回京,途經江陵時已是冬季。據此〈夜雨寄北〉詩,並非是大中二年(八四八)秋,李商隱北返回京,途次江陵,再行「巴蜀之遊」時所作,而是其他時間所作。 本論文並探討〈夜雨寄北〉詩之繫年及其詩作之場所,應是大中六年(八五二),李商隱任職於梓州幕時,奉使送杜悰至渝州,順勢有「巴蜀之遊」時所作之詩的可能性較高。而且李商隱之妻王氏於大中五年(八五一)亡故,如果本詩是於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於翌年大中六年(八五二)「巴蜀之遊」時所作,則本詩之對象應不是其妻王氏,而是另有其人。即是在梓幕照顧晚年多病的李商隱起居生活的歌伎。 關鍵詞:繫年、「寄北」(場所)、對象 壹、前言 晚唐詩人李商隱(八一二~八五八)之〈夜雨寄北〉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本詩由清馮浩言:「萬首絕句作〈夜雨寄內〉。」認為此詩是寄內詩,並加以繫年,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二年(八四八),「巴蜀之遊」時所作。 朱彝尊認為是隨柳仲郢在梓幕時所作。程夢星並言是「自感於其久留南中也。」則此詩作時間應是在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所作,但並未言明何年所作。 唐汝詢則曰:「題曰〈寄北〉,此必私暱之人。」劉學鍇、余恕誠則曰:「當是梓幕思歸寄酬京華友人之作,確年不可考,約在梓幕後期。」 根據上述之論點可說明本詩之詩作繫年,應有大中二年(八四八)及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之後(確年不可考)的兩種可能。另外,本詩之詩作對象有:寄內詩、自感之詩、寄私暱之人,及京華友人等之說法,迄今仍論爭不已。 貳、本論 本論先考察〈夜雨寄北〉詩之繫年,最可能的兩個時間,即大中二年(八四八)「巴蜀之遊」時及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所作。 馮浩、張爾田及楊柳等主張大中二年(八四八)李商隱有「巴蜀之遊」。本論接下來考察李商隱大中二年(八四八)是否有「巴蜀之遊」的可能性。還是大中五年(八五一)入梓幕後「巴蜀之遊」時所作。如果大中二年(八四八)有「巴蜀之遊」,則本詩之對象應有可能是「寄內」(妻王氏)。如果是大中六年(八五二)時,有「巴蜀之遊」,則本詩之對象則非其妻王氏,應是有第二人也。因其妻王氏於大中五年(八五一)夏秋之交亡故。 本論嘗試再探討〈夜雨寄北〉詩之繫年及其詩作場所、對象等如次: 一、大中二年說 首先,馮浩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二年(八四八)二月,鄭亞自桂林貶循州後,李商隱隨即自桂林北返洛陽,又再南下做「巴蜀之遊」,直至大中三年(八四九)才入京: 及亞貶,義山即由水程歷長沙,荊門,……在此夏時,未嘗隨赴循州。……其時當至故鄉與東都,……旋又出而行役,有徘徊江漢,往來巴蜀之程焉。 但張爾田則反對馮浩之說,認為李商隱應是在大中二年(八四八)二月,鄭亞自桂林貶循州後,於北返途中時,有「巴蜀之遊」,並於冬初返洛陽: (大中二年)義山正月自南郡歸,攝守昭平郡事,二月府貶,留滯荊巴,秋歸洛,冬初還京。……惟末選尉之先,尚有留滯荊門,往來巴蜀諸跡,然後由荊南返洛,由洛入京。……惟謂歸洛後始再出行役,作巴楚之遊,三年春由楚入京選尉,則與集中情事不合。 然馮浩又以李商隱〈搖落〉詩為證,認為李商隱「巴蜀之遊」時,曾與友人李貽孫相遇: 文集為李貽孫啟以全力赴之,必故交之深者。貽孫會昌五年為夔州刺史,大中二三年或尚在夔乎? 但馮浩又不確定李貽孫大中二(八四八)、三年(八四九)尚在夔州。 故而劉學鍇、余恕誠,則依從岑仲勉之時間推測,認為: 按義山桂管歸途,約三四月間啟程,五月抵潭,「留連湘幕,當滯旬時,夫故有賀馬相公登庸啟之代撰」(岑氏平質)。離潭北上,曾枉道至藥山訪融禪師,為時亦不過半月,計程抵江陵約在六月中旬。然自江陵續發,已「及早寒 」〈楚澤〉,抵商洛已屆深秋,有〈九月於東逢雪詩〉可證。 遂使劉學鍇、余恕誠支持馮浩之論說,認為: 按李貽孫大中五年至七年任褔建觀察使,此前數年內曾任忠州刺史。則大中二年秋或已移任忠州,義山亦有可能溯江至忠州訪貽孫。 馮浩僅憑〈搖落〉詩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