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与《浮士德》.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滨逊漂流记》与《浮士德》

到沉船搬运食物和日用品 搭建帐篷、围篱笆、筑“城堡” 烧制器具,制作桌、椅 开拓荒地,种植稻麦,加工面粉,烘焙面包。 驯养野羊 凿制独木舟 智救星期五 智救落难船长,自封总督,夺回船只,回到英国 写日记,读圣经 种植稻麦 一次,鲁滨逊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莫大的恩惠。从此,鲁滨逊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逊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逊有了生活的口粮。 烧制陶器 出于生活的需要,鲁滨逊开始着手制造陶器。在找到陶土后,他做了无数次试验。刚开始,有的由于陶土太软没有做完,有的由于温度太高而爆裂。摸索了两个多月后,终于做成两个大瓦器,还有许多小型器皿,但还是没有可以装流质、经得起火煮的泥锅。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有的破泥制器皿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于是鲁滨逊开始研究烧陶的火力,最后烧成了三个瓦锅、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正是鲁滨逊最需要的。 搭救“星期五” 在荒岛第二十六个年头的一天,鲁滨逊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篝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鲁滨逊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山下朝他们跑了去,打死了两个野人,及时救下了跑出来的一个俘虏。鲁滨逊把他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这野人是在这一天获救的。“星期五”在鲁滨逊的教导下,很快学会了穿衣、开枪、讲英语、信基督……成为鲁滨逊最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鲁滨逊人物形象 不畏艰险,不怕失败,勇于进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进取心和精神风貌, 鲁滨逊的劳动创造能力,也给西方文学甚至观念带来了全新的认识, 唯利是图的本性 殖民掠夺性的特点 作品的寓言性意义 鲁滨逊依次历经渔猎,采集,牲畜,耕作,简单手工劳动,资本积累和创建殖民地的过程,就是一部人类历史进化发展史,鲁滨逊依靠劳动穿越一个个阶段的过程,就是人类征服自然征服世界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鲁滨逊就是人类的化身,而《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人类发展的一个缩影。 艺术特色 1、塑造了世界文学中第一个勇于冒险的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 2、小说运用了具体而真实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3、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和回忆录的形式。 4、采用了流浪汉小说结构形式,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 5、作品把细节描写作为主要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包括语言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等。 影响 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从出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告诉了我们如何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歌德 歌德(1749—1832) 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 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 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 思想家之一。同时,他还 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 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 、教育家,并且他长年担 任过魏玛宫廷剧院的经理 。他多才多艺,是一位真 正的天才。 三大长寿作家之一,写作时间最长 歌德(83岁) 雨果(83岁) 托尔斯泰(82岁) “既感情丰富又十分理智,既疯狂又智慧 超群,既凶恶阴险又幼稚天真,既过于自信 又逆来顺受。在他的身上有多么错综复杂而 又不可遏制的感情!” ——艾米尔·路德维希《歌德传》 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戏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学发展中具总结性的艺术大师; 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诗人”; “世界文学”的倡导者; 精力过人、富于激情、多才多艺 精通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文论、绘画、音乐都有造诣。 历史、哲学、自然科学(颜色学、解剖学)都有研究成果。 作品的背景:恩格斯的论述 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没有教育,没有影响群众意识的工具,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会舆论,甚至连比较大宗的对外贸易也没有,——除卑鄙和自私就什么也没有;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习气渗透了全体人民。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 “维特热” 德国人摹仿我,法国人读我入迷, 英国啊,你殷勤地接待我这个憔悴的人; 可我又怎能够不欢欣鼓舞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