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共房屋发展模式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港公共房屋发展模式一

按: 香港公共房屋发展模式摘自一份由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 地产学系在 1995 年9 月出版 研究报告, 这份研究报告 题目为 英 国大伦敦市香港与中国主要城市福利房发展之比较因篇幅关系, 研究报告 摘要内容将分两篇刊登希望本文能给予中国大城市福利 房发展 方向和政策, 提供有益 参考资料 一概况 二次大战刚结束时, 香港人口约有50 万然而, 到 1950 年时, 由 于大量移民从中国大陆涌入, 香港人口剧 到200 多万1953 年石硖 尾木屋区发生大火后, 香港房屋委员会, 简称房委会( The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 y) 的前身迅即成立, 负责安置该次大火造成的 53, 000 名灾民, 于是开展了本港的公共房屋计划到 1961 年香港人口 加到 300 万,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 政府开始兴建公共出租房屋, 以低廉的租 金租予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人士, 俗称廉租屋( Low Cost Housing) 自 1965 至1972 年间, 政府每年建廉租屋速度维持在每 1 千人可占面积 108 个单位在60 年代初期, 政府在高度与面积比率及高层楼宇的 发展两方面放松建筑条件, 以鼓励较高的土地使用率和私营部门参与 开发1966 年, 香港大约有27 , 000 个居住单位, 其中223, 000 个是 私人单位, 只有 51, 000 个是公屋单位, 约占全部居住单位的186% 不过, 到 1993 年时, 香港共有居住单位 1, 79 , 000 个, 而公屋单位的比 例则上升到 5% 表一: 香港居住单位数量 1966* 1972* 1983 1988 1993 () 223, 000 296, 000 710,000 836,000 995,000 () 51, 000 336, 000 501,000 650,000 799,000 27 , 000 632, 000 1, 211, 000 1, 86, 000 1, 79 , 000 * :Hong Kong Real Estate Market Review ; ( ) 香港600 万人口中超过50% 都居住在公屋里 1992 年, 香港的土地面积有 1, 078 公顷, 包括 公屋的主要类型包括: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周围235 个大小岛屿 ( 1) 供出售的房屋 香港岛的面积为756 公顷, 九龙半岛为106 公顷 香港的主要商业及金融中心位于香港岛中环, 其他 在 居者有其屋计划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