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第九课贫贱夫妻 国学常识 一、赖和、杨逵、钟理和、钟肇政比较 .doc

第六册第九课贫贱夫妻 国学常识 一、赖和、杨逵、钟理和、钟肇政比较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册第九课贫贱夫妻 国学常识 一、赖和、杨逵、钟理和、钟肇政比较

第六冊 第九課 貧賤夫妻 國學常識 2 一、賴和、楊逵、鍾理和、鍾肇政比較 2 二、鍾理和集評 2 作者面面觀 3 一、富農之子,備受疼愛 3 二、修習漢文,文學啟蒙 3 三、移居美濃,經營農場 3 四、深造無望,潛心文學 4 五、結識台妹,家庭決裂 4 六、遠離家鄉,另謀出路 4 七、作品問世,勤奮創作 5 八、戰亂結束,踏上歸途 5 九、苦盡甘來,疾病纏身 5 十、病後返鄉,元氣已傷 6 十一、未獲青睞,創作不輟 6 十二、夫妻扶持,互換角色 6 十三、次子病夭,希望破滅 7 十四、文學生活,「投」「退」「改」「投」 7 十五、咯血病故,遺命棄文 8 段落大意 9 注釋補充資料 9 形音義彙整 10 一、同義詞語 10 二、義近成語 10 三、一字(詞)多義 10 修辭纂要 11 一、映襯 11 二、轉化 12 三、摹寫 12 延伸閱讀 12 ( 同姓之婚  鍾理和 12 考題觀摩 19 國學常識 一、賴和、楊逵、鍾理和、鍾肇政比較 作家 風格 著作 賴和 以悲天憫人的胸襟,透視日治時代臺灣同胞遭受壓迫的情形。 小說語言長於映襯對比,凸顯主題;直書人物事件,表現諷刺。 臺灣白話小說的鼻祖,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 一桿「稱仔」、鬥鬧熱 楊逵 終生秉持人道主義,具有強烈使命感的作家。 作品著眼於日治時期臺灣淪為殖民地的悲慘境遇,展現反對壓迫者的抗議精神,也塑造臺灣人勇毅不屈的形象。 被譽為「臺灣的良心」。 壓不扁的玫瑰花、鵝媽媽出嫁 鍾理和 大多描寫個人生活周遭之人、事、物,及隱居鄉村期間的親身體驗。 語言質樸、平淡,雖表現生活中之悲苦、哀傷,但適可而止,有溫柔敦厚之風。 有「倒在血泊的筆耕者」之稱。 貧窮夫妻、笠山農場 鍾肇政 戰後作品最豐厚的本土作家,同時也是臺灣大河小說的開拓者。 濁流三部曲、魯冰花 二、鍾理和集評 評論者 評論語 張良澤 鍾理和雖然身處殖民地,飄泊潦倒,卻能獨自默默地自修寫作,堅持文學立場,投稿掙扎,卻不以文學為安身立命的工具,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從不以日文寫作,阿諛奉承……無論戰前或戰後,卻很少人知道他,但凡知道他的人,無不喜愛他、欽仰他。 彭瑞金「鍾理和傳」 鍾理和的文學顯現的作品與生命的交融,是一步一履痕,真真切切從荊棘道上走過來的,他經歷過孤苦無依的絕望景況,也經歷生死決於一線的大難,對生活和生命卻有過咀嚼,隨著生命的歷程,出現過幾度明顯的階段性蛻變,當他擁有一個難得的文學生涯的轉變契機,他所釋放出來的,事實上也是他一生文學的精華時,他的文學可以說是很個人化的,也可以說不是。 彭瑞金「鍾理和的農民文學」 鍾理和其實並未特別強調農民或農業生活的特質,他只是自然地把農田耕地種田,從大自然、在大地上討生活當作天經地義,而又十分莊嚴的一件事情,與其去凸顯去強調他的作品的農民特質,不如把他的農民特質看做是他以農民的身分表達他的生活觀、生活哲學。 作者面面觀 一、富農之子,備受疼愛 鍾理和於日治時期大正四年(民國四年)出生於屏東郡 高樹莊的新大路關(今屏東縣 高樹鄉 廣興村)。 鍾理和的父親鍾鎮榮是名聞六堆客家地區的富農,人稱鍾番薯,事業有成,家境富裕。母親劉水妹是鍾鎮榮的二房,育有三子一女,鍾理和排行第二。 童年時期白胖清秀,甚得父親疼愛,因為性格木訥老實,家人暱稱阿誠,直到去世,附近熟人還是以「阿誠哥」或「阿誠伯」稱之。 二、修習漢文,文學啟蒙 鍾理和八歲入鹽埔公學校,與異母弟鍾和鳴(浩東)、堂兄鍾九河、姑表兄邱連球同學。暑期與弟和鳴同在高樹私塾修習漢文。因體檢不合格,未能報考高雄中學,其他三人均順利升學,深受刺激。旋入長治公學校高等科,再受漢文教育,受老師光達興秀才古文學影響甚深,曾撰寫臺灣歷史故事、考證鴨母王朱一貴事蹟等,並開始接觸中國新舊體小說,曾寫短文由一個叫化子得到的啟示,及章回體的長篇通俗白話小說雨夜花,隱隱中已有從事文學創作,當一個作家的憧憬。 三、移居美濃,經營農場 鍾理和十八歲時,結束私塾漢文課業。當時父親與友人合資買下美濃 尖山一帶山林,開拓經營。後海外商行結束,屏東事業委由長子接管,舉家遷入美濃 尖山,興宅造林,種植梧桐等高級樹材,斜坡及河谷平臺則栽植咖啡、荔枝、香蕉等高經濟果樹。鍾理和往來故居大路關、屏東商行和美濃之間,一方面協助父兄的事業,一方面讀寫、繪畫,試圖在藝文活動中尋找出路,曾經要求到日本習畫,遭到父兄反對,又不甘困守家園,遂經常出外遊覽觀察,尋找機會。曾參與屏東郡教育課的登山隊,後來寫成登大武山記。 尖山是鍾蕃薯 美濃林場的起點,形狀似鐘,也像斗笠,在鍾理和小說中改稱笠山。未開發時期,層巒疊嶂和一片蒼茫,頗讓鍾理和氣餒、畏懼。幸好美濃怡人的田園風光,客家生活的純樸寧靜,深得他心。農場的工作繁雜,但他自認什麼都不專,日日就是買辦、巡山、帶工,晚間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