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收集,宝贵财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收集,宝贵财富

义乌人生意经:积少成多,放长线钓大鱼 阅读原文 来自:新企业家? 1天前?| 分享到微博?|?写给作者?|?更多▼ 从明末清初就开始有经商传统的义乌人,直到改革开放才抢得先机,终成气候,且蔚为壮观。除了同样的拥有上述商帮所具有的刚正勇为、敢闯敢冒、勤耕苦读、精思巧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文化特质外,这些洗脚上田经商的农民还有着怎样的商业智慧和商业精神? 习近平副主席说:“缺乏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基础,缺乏外资推动,缺乏优惠政策的义乌看似‘莫明’发展起来,其实是有‘其妙’的!”义乌商人妙在何处? 小与大 义乌市最大的铅笔生产企业——中圆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元,最初是做食品批发生意的。1993年,他开始尝试做乳酸饮料,可是没技术,饮料卖不出去,最后亏光了全部家产——60万元。为了还债,宗老板只好到岳父的笔厂打工,开始和铅笔打交道。 从一棵树到一支笔,中间要经过300多道工序,一支铅笔的利润最多不过5厘钱。“这样做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债呀?”宗元有些绝望。但岳父对他说:“积少成多,你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宗元到现在都感激岳父的那句话。他从岳父那里盘来三台机器,开始在自家1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做铅笔。他和两个工人晚上做铅笔,白天拿到市场卖,几毛钱一支的铅笔一天能卖100多元。 卖了一年铅笔,手头有了一点钱,宗元觉得不开发新产品不行了。1998年,他向银行贷款3万元,买了新设备,制造抽条铅笔。这种铅笔当时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生产。由于宗元生产成本低,抽条铅笔每支的价格比其他企业低1分5厘,上门要货的人踏破门槛,厂里一天要生产10多万支。生产量一大,利润就成倍上涨。 1998年7月,一个来自印尼的商人看中了宗元的铅笔,一下就向他定了660箱,3个月就赚到了一万多元。这是他第一笔出口生意,真正让他见识了什么是“小商品大市场”。 从此以后,他就到全国各地跑展销会,专做外销生意。现在,宗元的工厂一年生产2亿支铅笔,盈利数百万元,铅笔销往世界各地。 小商品大市场,几乎每个义乌商人身上都有着这样的传奇。义乌商人黄利军专做几毛钱一只的清洁球,就是家里洗锅刷碗的那个亮晶晶的金属球。他一做12年,做成“清洁球大享”,每天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地把清洁球卖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立志要“清洁全球”的黄利军说:经营活动中,有大生意,有小生意。无论生意大小,其中皆各有各的学问。只要能够量体裁衣,从自身实际出发,孜孜以求,小生意,一样能做出大市场。 在小与大的自由王国,义乌人以小谋大,从小促大,从小做大,将小与大的辩论法融进了每一个商机,终使小饰品、小玩具、小五金、小家电……千千万万个“小”企业和家庭生产单位,把千家万户的创业汇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托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义乌有占世界生产总量40%的电子钟表,占全国70%的饰品,占全国50%的胶带、40%的拉链、35%的袜子,国内最大的清洁球、织带、易拉罐生产企业等等。目前“义乌制造”形成了针织袜业、文体用品等20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并创下了多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少与多 100根牙签的毛利是多少?1分钱!一根细细的吸管,利润是多少?是5毫—8毫钱。 面对创业初期,一些义乌人办厂生产牙签、吸管,许多外地人都流露出不屑:做啥不比这利润多呀! 有“世界吸管大王”之誉的楼仲平,童年给他6个兄弟姐妹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因为家里太穷,他读完初二后就辍学跟着父亲去江西一带鸡毛换糖。当他有机会办厂时,他选中了生产吸管。1994年,他租了两间民房,买来两台机器,和妻子两个人没日没夜地做吸管,一天要做几百公斤,而每根吸管的利润只有8毫钱。就这样做了3年,刚赚了一点钱,金融危机爆发,塑料原材料大幅涨价,许多吸管厂纷纷改行,原有的40多家吸管厂一下子减到三四家。妻子担心地问楼仲平:“咱们也换吧?这样下去要亏死了。”楼仲平摇了摇头:“吸管是易耗品,需要量大。只要过了这个坎儿,一定有钱赚。” 楼仲平硬是过了那个坎儿,将吸管产业越做越大,家庭作坊也升级成为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我上网很早,网络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的时候,我就把吸管放网上卖了,我用吸管把世界都‘吸’进来了。”楼仲平说起此事很是得意。靠着网络,他的吸管一下子推销到了全世界,目前,公司通过电子商务成交的业务占了公司总业务的一半以上。 现在,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企业,有60条生产线,公司90%以上的吸管销售世界各地,日出口吸管8吨,一年的产量占了全球吸管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每月利润达40万元。 据了解,义乌现有塑料吸管企业近20家,吸管生产量约占全球60%。小吸管,利润虽然如此之少,但却给这些生产吸管的义乌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市场非常稳定。 同样,当你面对义乌小商品市场一个不起眼的小柜台,每天竟要批发销售牙签几吨甚至几十吨左右:以10吨计,也就是1亿根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