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篇之三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篇
第三部分 近义词语的详解辨析
001 包含 包涵
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读音有所不同。尽管“含”和“涵”单字读音相同,但是用在“包含”和“包涵”中读音却有区别。前者读作bāohán,“含”读本音;后者读作bāohan,“涵”读轻声。
第二,词义存在不同。在现代汉语中,两个词都是动词,但“包含”解释为“里边包括、含有”,“包涵”是“包容、宽容”的意思,常用于客套话,表示请人原谅。
第三,带宾语的情况不同。“包含”所带宾语多为比较抽象的事物,如“包含几层意思”。“包涵”一般不带宾语,常说“请包涵”、“多多包涵”等。
【正例】
1、这一代青年的力量决不是那个腐败的、脆弱的,甚至包含着种种罪恶的旧家庭所能够抵抗的。(巴金【家】)
2好在我们是至亲,不是外人,今后有啥事体,大家包涵点。(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002 爆发 暴发
都是动词,它们之间的不同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区分:
第一,起因不同。“爆发”之前往往有在内部蓄积力量的过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引发了质变,出现了外部剧烈的冲突。“暴发”往往没有什么前兆,也不需明显的前期蓄积过程,说来就来,出人意料。
第二,侧重点不同。“爆发”通常体现由内而外的扩张性、迸发性,并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更强调猛烈的程度。“暴发”则表现为突然出现状况,更加强调事情发生的突然性。
第三,使用范围不同。“爆发”用于火山等猛烈爆炸式、迸发式的发生,“暴发”则常用来形容洪水、泥石流、疾病等的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暴发禽流感”。“爆发”使用范围较宽而“暴发”使用范围较窄。“爆发”多用于战争、运动的发生等,如“爆发世界大战”、“爆发农民起义”,也用于力量、情绪、声音的猛烈发作等,如“爆发出惊人的力量”,“爆发雷鸣般的掌声”;“暴发”则只用于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如“一夜暴发”、“政治暴发户”,词语带有贬义。
【正例】
1、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美国同意在本土为中国训练高级飞行人员。
2、孩子生下来八个月,她忽然心脏病暴发死了。
003 本意 本义
都有“原本”之义,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
第一,在“本意”中,“意”是人的活动背后没有显现出来的“意图、意愿、想法”等,“本意”即原本的意图。“本义”中的“义”表示“含义、意义”,“本义”就是指本来的含义或意义,在表示词语的原本的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时,是跟引申义、比喻义相对的。
第二,主观与客观的不同。“本意”往往指当事人的主观想法或打算,相当于“本心”,因此常用于人的语言、行动、想法等方面。“本义”是客观存在的含义,因此比较多用于解释语言中的字词句,如“兵”的本义是“武器”。
004 必需 必须
“必需”和“必须”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
第一,侧重不同。“必须”强调事理或情理上务必做到某种程度。例如:“每位员工都必须恪尽职守。”“必需”为“必须需要”的缩略,强调作为条件一定要具备,必不可少。例如:“懂得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必需的人才。”
第二,词性不同。“必须”是副词,多作状语。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例如:“我们必须努力工作,争取更好的成绩。”“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主要作定语或作谓语。例如:由于必需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食用油的生产成本也不断攀升。
第三,语气不同。“必须”带有比较强烈的命令语气、强调语气。“必需”则语气稍弱一些,为一般语气。
第四,构词能力不同。“必需”有构词能力,可以构成“必需品”、“必需物资”等,“必须”则没有构词能力。
“须”单独用时有“一定要”的意思,用在动词前,具有副词的明显特征,例如“入学须知”、“游戏须知”;而“需”是动词,有需要、需求的意思,有时更指需要用的东西,例如“军需”、“供需”等。除了“必需”和“必须”之外,还有“需要”和“须要”,“不需”和“不须”,都可以根据“需”和“须”的区别加以辨别,以避免错用。
005 不齿 不耻
区别具体表现在:
第一,“齿”本来是名词,指牙齿。后由“牙齿”引申为“平列,列为同类”,作动词。“不齿”就是“不愿与……同列”、“不愿提及”的意思,一般用来表示鄙视、瞧不起某人的意思。“耻”原本是个形容词,有屈辱、羞愧、可鄙的意思。“不耻”中“耻”就保留了意动用法,意思是“不以……为耻”,如“不耻相师”(韩愈《师说》)意思就是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第二,“不齿”后边一般不接宾语,如果要接就必须在所接宾语前加“于”,构成“不齿于……”。如:“不齿于人类”。“不耻”不能单独作谓语,后边一般带上宾语,构成“不耻……”,表示“不以……为耻”的意思。如:“不耻下问”、“不耻最后”等。第三,“不齿”是贬义词,“不耻”是中性词。
【正例】
1、还有茶商盐贩,本来是不齿于“士类”的,现在也趁着新旧纷扰的时候,借刻书为名,想挨进遗老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