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贫困转移’’现象研究
一一以政府治理为视角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农村流向城市为特征的劳动力流动
规模和范围都空前扩大。然而这种流动并未像理论上那样由流动导致了必然的脱
贫致富。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在流动到城市后其并未顺利实现就业致富,而是在
城市为其制定的种种约束下艰难生存。在各种制度和非制度因素的制约下,流动
人口在城市被边缘化,其过着与在农村一样贫困甚至更加贫困的生活,其流动仅
仅是将农村的贫困转移到了城市。这样,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一一“贫困转移”也
随即产生并开始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另外,在这种大规模、长时间的流动过程
中我国以往一些经济、社会体制的缺陷、弊端日益开始暴露,由“贫困转移”导
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并恶化,其将严重影响我国建设全面
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转变政府理念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进而解决“贫困转移”问题则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理论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
“贫困转移”这一现象的分析,找到导致其产生得深层原因。本文认为导致“贫
困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理念和制度是关键。首先:流动的发生来源于计
划经济体制下制度对城市倾斜而导致的城乡差距,而流动后贫困的持续与发展也
是现有制度环境下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在理论上,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具有缩
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的话,在农村劳动力空前流动起来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
迅速扩大并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这种现象,则意味着一个理论悖论的形成。从中我
们不难发现,“贫困转移”的产生无论就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表层原因还是
深层原因都与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都来源于制度。然而,深入分析不
难发现,制度为人所设计,为人所实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政府理念的产物.因
此,就其根源而言,政府理念的转变才是解决“贫困转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本文认为,理念及其产物一一制度是导致“贫困转移”产生的关键因素。另外本
文认为作为制度唯一供给者的政府是解决“贫困转移”的第一责任人。当前“贫
困转移”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职责的缺失与偏离。当前正是在政府制
定的既定制度下,流动人口受到了非公正待遇,从而导致了“贫困转移”的发生。
正如林毅夫所言:“政府提供的是经济剩余赖以建立的秩序构架,而如果没有政
府提供的这种秩序的稳定性,理性行为也不可能发生”。当前,流动人口正处于
这样的状况,虽然其具有流动致富的理性,然而在现存制度下其并没有这样的机
会。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符合经济制度正义原则,也阻碍了贫困人口脱贫与农村
经济发展。本文在阐述制度功能以及政府制度供给职能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
提出系统解决“贫困转移”的对策与建议。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贫困转移”
何以产生;制度因素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如何转变政府理念,明确政府在解决“贫
困转移”中的职能,并找到解决“贫困转移”的系统对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贫困转移;制度;政府职能
Theresearchforthe
phenomenonof“poverty
transfer
the of
_——·——From anglegovern-ing
[Abstract]
Since and the1 hasflowed
990s,It
reformingopening—uppolicy,specially
totake the alI
the asthe
countrysidecityunprecedentedly’expands
characteristicIaborforcemobilescaleandthe thiski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症创伤患者乳酸的动态监测及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预后评价的意义.pdf
- 苎麻杆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的分析研究.pdf
- 自行车机器人的建模及滑模变结构控制.pdf
- 组合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的分析研究.pdf
- 左卡尼汀及其酰化物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分析研究.pdf
- -%2799-Tc-%27m--MAG-%2c3--K237的制备、鉴定及其动物体内实验的分析研究.pdf
- 4H-SiC外延层中结构缺陷的分子动力学的分析研究.pdf
- 4-RCRP并联机器人全域性能分析及其优化的分析研究.pdf
- 7000吨成品油船的球首优化的分析研究.pdf
- A公司产品研发管理流程整合应用的分析研究.pdf
- C-%2c36-二聚脂肪酸%2f乙二醇聚酯材料的合成及性能.pdf
- FDI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分析研究.pdf
- Fenton试剂深度预处理高硫高砷难选金精矿及其动力学的分析研究.pdf
- FePt%2fCoFe复合膜磁动力学特性的激光泵浦探测的分析研究.pdf
- Li-N-储氢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的分析研究.pdf
- MR灌注成像评价发育性静脉异常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初步的分析研究.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