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德华教授访谈录.PDF
世纪回眸
爱德华教授访谈录
刘仁文
在当代中美两国的法学交流中 ,有一个名字 巴马州 ,1952 年考入哈佛大学的历史与政治系 ,
(
人们不应当忘记 ,他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以下 1956 年毕业 。之后 ,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 ,其间 ,
) ( ) 〔1〕
简称哥大 的爱德华 Randy R . Edwar ds 教授 。 1957 —196 1 年曾在美国海军服役 。1964 年 ,我同
( )
正是他 ,创建了哥大的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并担任 时获得了哈佛 J . D 和东亚地区研究的文科硕士
主任长达 20 年之久 。在他的努力下 ,哥大的中国 (A . M) 两个学位 。1965 年我被选为“富布莱特研
法律研究中心成为美国中国法研究的重镇 ;他作 究员”,到日本东京大学做研究一年 , 课题是 日中
为美中法学教育交流委员会主席 ,先后组织和参 贸易摩擦的解决 。能被选为“富布莱特研究员”是
与了多项重大的美中法学教育交流项 目, 当年经 一个荣誉 。
他面试去美国学习的许多学者如今已成为中国许 回国后 ,我于 1966 年 1 月至 9 月 , 曾一度作
多法学院系和法学研究机构的骨干力量 。为表彰 为法律顾问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城市发展和住房部
和纪念他对美 中法学交流所作 出的卓越贡献 , 工作 。但我发觉自己的真正兴趣还是在搞研究和
2002 年在他即将退休之际 , 由美国福特基金会和 做学问上面 。于是 ,我便重新回到哈佛读了一个
他的一些学生发起 ,出资 100 多万美元 ,在哥大正 哲学硕士学位 ,侧重于中国法制史的研究 。毕业
式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 、旨在进一步推动美中 后 ,我留在哈佛的东亚法律研究中心 ,和柯恩教授
〔2 〕
法学交流的“爱德华奖学金”。 一起做研究 , 其间 , 197 1 —1972 年 ,我是中心的
非常高兴接受《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的委 副主任 。此外 ,1969 —1972 年我还在波士顿大学
托 , 由我来作这一期的爱德华教授访谈 。通过电 法学院兼职教授法律和中国历史 。1973 年 ,我调
子邮件 ,我顺利地与爱德华教授联系上 。几番通 到哥大法学院任教 ,其后又获终身教授职称 ,直到
信往来 ,爱德华教授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十 2002 年 6 月退休 。1986 年 ,我曾在中国人民大学
分认真地回答了我“非常有意思的提问”。下面的 法学院作访问学者 。
文字 ,就是根据我们的通信整理而成 。借此机会 ,
我要感谢在本文成文过程中给我提供帮助的爱德
华教授的学生和助手黄迎小姐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
〔1〕 有学者称 : 美国“战后第一代中国法学者人数虽然不
一 走上中国法研究之路 多 ,但影响极大 。其中堪为人道者殆有五位”, 爱德华
便是其一 。见苏亦工 : 《当代美国的中国法研究》,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