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当伪善文明遭遇野蛮骄傲.doc

《赛德克-巴莱》-当伪善文明遭遇野蛮骄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赛德克-巴莱》-当伪善文明遭遇野蛮骄傲

《赛德克?巴莱》:当伪善文明遭遇野蛮骄傲[摘要]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日军占领台湾岛,并打着“文明”的旗号对当地的资源及信仰进行了野蛮的剥夺和侵蚀,赛德克族人在生命与信仰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奋起反抗,用血书写了历史上著名的“雾社事件”。《赛德克?巴莱》就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的史诗巨作,在叙事表现及艺术手法上,都是台湾电影的一座丰碑。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 文明 野蛮 身份认同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5.017 《赛德克?巴莱》整部片子,我看了两个版本,一个是国际剪辑版,一气呵成;一个是台湾四个小时完整版,分上:《太阳旗》和下:《彩虹桥》两个部分。综合说来,国际剪辑版在讲故事的流畅度上是略胜一筹的,干脆利落、不冗长,音乐舒展的完整度及事件背景的陈述都连贯有力,照顾了观众的观影感受。相比而言,四小时台湾版节奏慢,结尾拖沓,添加了太多创作者的纠结情绪在里面,力图求全求美,却使得整部片子的落点布满纠结,影响了电影的美感表现。但在事件的背景呈现上比剪辑版更完整一些,也就是完整版“美感欠缺”,但更真的再现了历史。这与影视创作中的“真”“美”是相悖的,这只是结构上的一种选择,在内涵等诸多方面,魏德圣导演都在挣扎于两者之间,有纠结的因素在里面。 一、题材及视角选择:小切入,大观点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历史感很强的战争题材片子,围绕1930年的“雾社事件”展开的。如此,要表现一个大历史背景下的大历史事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落得空洞、抽象,观看起来乏味,就像《战国》,空有宏大场面却无深刻寓意,观众看完影片不知所云,之后备受诟病。那么,如何在电影银幕这样一个具象的传播平台上,既兼顾史诗片的恢弘厚重感,又迎合受众的观感,那就考验导演的真功夫了。 《赛德克?巴莱》这部影片描述的是台湾岛成为战后沦陷地之后,赛德克族在日本的奴役下民族信仰和文化风俗被剥夺,男人不能狩猎女人不能编织,被伪善的文明践踏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奋起反抗,血祭祖灵的故事。[1]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要表现赛德克族人的一种群族信仰,与猎场同生死这样一种精神,这里的猎场对赛德克族人来说是一种家园的意义,神圣不可侵犯。这里的精神表达其实跟很多电影非常像,像《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等等都描述的是殖民奴役下国人为保护家园奋起反抗、不畏生死的故事,魏德圣导演选择了小处着眼,主打莫那鲁道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从小人物入手,反映大历史背景。这种小处着手的手法在电视或者电影等影视语言表达中,是一种很普遍的表现手法,但是能不能把小点表现到极致,做得漂亮,这是一个问题。魏德圣导演除了塑造莫那鲁道这样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和自豪感的正面英雄外,还大着笔墨塑造了被部落仇恨牵制的反面角色铁木.瓦力斯、以及在文明与野蛮较量中迷失了自我的花冈一郎、舍我成全民族大义的赛德克妇女,还有真诚地想用文明来推动野蛮转化的小岛(最后被家庭仇恨拉回伪善的文明的队伍中),还有沉重思考文明落点的镰田弥彦等角色,各个角色都有血有肉,观看完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小人物着手,大背景表达的手法融合了敏感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民族宗教等多种冲突,在影视表达中是很聪明的视角选择,在电影的宣传上是一个噱头,对观众的口味也是一种迎合,很好地融合了电影这一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二、 剧情线索及叙事方式:太阳旗——残酷的现实;彩虹桥——理想的坚持(按时间) 《赛德克?巴莱》分上下集,上集为《太阳旗》,下集为《彩虹桥》。导演选择了这样两个实体“太阳旗”和“彩虹桥”是有其鲜明的价值取向的,也是其影片创作的线索思路。导演按照时间的推进控制剧情的发展。 上集《太阳旗》代表的是现实,是伪善文明的载体,反映的是赛德克族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失去信仰后的悲惨生活。影片从开头就展示了赛德克族群各部落在猎场上猎杀的场面,展示了赛德克群族的生活方式,猎杀是本能,猎场是根基。另一方面各部落之间毫不犹豫的开枪、射杀,已经传达了各部落之间存在矛盾这样一个事实。德固达雅族与道泽社及干卓万人之间的冲突种子根深已久,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日本人控制岛屿之前,是背景陈述。当“李经方”的红印落在马关条约上,关于资源掠夺与家园保护,文明与野蛮的拉锯战在赛德克人与日方的厮杀中展开,赛德克族的旗帜被日本军官剑起旗落(特写),两方力量势不两立,矛盾在屠杀中升级,无法迂回。到1930年,莫那从青年成长为老年,见证了三十年中残酷的日据统治,男人不能狩猎,女人沦为陪佣,赛德克人揭竿而起,在生命与骄傲之间选择了后者,由莫那带头,汇集6部落300余赛德克族人,为了被剥夺的民族信仰、尊严、猎场、资源等等,开始了大规模的“出草”,以最野蛮的屠杀来反抗日据的伪善统治。屠杀蔓延,代表日方强势统治的太阳旗被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