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头孟非-草根英雄也闪亮
光头孟非:草根英雄也闪亮孟非,曾是江苏卫视的“新闻一哥”,因主持《南京零距离》被誉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2004年被评为“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曾主持过《绝对唱响》、《名师高徒》等被广大观众及网友关注和认可的节目。2010年跨界主持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反响巨大,孟非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月老”。
叛逆小二子,一路走来满是艰辛
孟非,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因为孟非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小名小二子。孟非的妈妈是重庆一家电台的主持人,爸爸在江苏电视台上班。在孟非12岁那年,全家搬到南京生活。
孟非从小偏科,1990年高考时,孟非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单科位居第二,可数理化三科的总分却连100分都不到,孟非无可置疑地落榜了。他的成绩如此糟糕,连插班复读都被拒绝了。于是,孟非的父母就打算安排孟非进电视台工作。但小二子孟非,却天生叛逆,坚决不走父母安排的“康庄大道”。
18岁那年,高考落榜的孟非,看到一个到深圳“倒腾”海鲜的哥们赚了钱,抱着一箱子钱回到南京,孟非年少的心躁动不安起来。最后,孟非和几个同学一起,带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南下去深圳“淘金”了。当时的深圳就像年轻人的天堂,可那不是孟非的天堂。到深圳后,孟非和同学们一起挤在渔民的家里,四处寻找出路,却连维持温饱的钱都挣不到。孟非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临时搬运工的工作,不仅钱很少,还要时常忍受工头的责备,最后,孟非只做了一个月的搬运工,就打道回府了。
“淘金”失败后,孟非依旧不肯听从父母的安排,他要追求自己的道路,他相信自己会成功。后来,孟非进了南京一家印刷厂,成了一名印刷工人。同时,他报了函授学习班,边工作边学习。那年,当孟非在印刷厂拿到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23元钱时,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由于工作太累,孟非在工作时,一只手不小心卷进了印刷机。幸亏抢救及时,孟非才保住了自己的手,但由于这次事故,车间领导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严厉批评,于是车间领导迁怒于孟非,将他赶出了印刷厂。
失业后的孟非,为了生活,不间断地打过很多短工,从送水到发小广告,从做保安到开小超市,一路走来,孟非不仅没能赚到钱,反而赔进了所有的积蓄。孟非第一次感到沮丧,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走进了死胡同。
在满是艰辛的生活深处,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孟非选择了后者。
定位新目标,为自己的人生洒下阳光
奋起自救的孟非,这一次到一家电视台去应聘临时工,“身强力壮、能说会唱”的孟非被录用了。从艰辛里走过来的孟非,没有了年轻人的浮躁不安和朝三暮四,一份杂工,被他做得热火朝天,一干就是一年多。
可此时的孟非,已经24岁了,对于自己的未来,他忧心忡忡:“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不,我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不甘平庸的孟非,重新捡起课本,开始函授学习中文,寻找自己的人生新坐标。
1994年7月,孟非结束了函授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专科文凭。他给自己定的新目标是:我要成为一名记者!
有了新目标,孟非的生活一下子就明晰起来,理想为他的人生洒下明媚的阳光。每天早上,孟非早早地来到台里,热情地帮助记者们打扫卫生,专心地观察,努力熟悉记者们的工作流程。
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需要一个扛摄像机的助手,每当实习生推掉这个苦差事,孟非就挺身而出,满心欢喜地扛起摄像机。孟非是临时工里出了名的“傻帽儿”,他不仅天天扛摄像机,还义务给记者和编辑们端茶倒水、跑前跑后。大家都说孟非实心眼、傻孩子,可孟非心里却偷着乐,他终于有机会学习采访技巧和摄像机的操作了。
为了这个新目标,孟非还进行了“感情投资”,他没事就向老记者们请教,跟他们聊天,时常还给老记者们买烟、送零食。渐渐地,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勤快热情的小伙子,老记者们开始把一些费力不讨好的小新闻交给孟非去采访。孟非的名字,终于开始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
渐渐地,孟非的名字出现得多了,就引起了台里领导的关注,大家都觉得小伙子不错,就让他在干好自己的杂务工作后,出去跑跑新闻。从此,孟非真正忙了起来,为了自己的新目标,每天都拼命地采访,通宵熬夜成了家常便饭。那段时间,孟非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他不仅学会了采访、拍片,还学会了剪辑、写稿,甚至配音,他终于一步步靠近了自己的新目标。
平民代言人,释放苦难中聚集的力量
1995年,江苏电视台开始筹备《都市传真》栏目,孟非被调入该组。在这个新栏目里,孟非作为新成员,既做记者又做编辑,艰辛的工作让孟非失去了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开始的时候,孟非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有时候拔一下,就掉下来一小撮。后来,孟非干脆把头发给剃光了。还别说,这光头配他的笑脸,倒也真够精神。从此,光头成了孟非的标志。
1996年8月,孟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