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仰韶文化陶器美学思索
关于仰韶文化陶器美学思索[摘要]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它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故也称“彩陶文化”。本文从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层面上,站在当时历史的平台上,对仰韶文化陶器美学进行了思考,得出仰韶文化的一些美学特征――自然美、功能美、装饰美、工艺美。
[关键词]仰韶文化 陶器 美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111-01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仰韶文化陶器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即使在当今时代思考仰韶文化陶器,它的美学价值也不得不令我们叹服……
一、自然美
器物是人类劳动作用的产物,任何一种物件的制造都是人的活动与劳动对象的结晶,都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晶。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印有日、月、山等形象,这是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的一种崇拜。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不得不与自然相抗争,而当时人类文明还处于未开化的状态,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所以人们便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恩赐,把大自然的一些东西刻画在陶器的表面上,如:植物纹、动物纹等,创造出了自然美观的陶器。更重要的是,仰韶文化陶器的取材于可塑性和操作性较好的红土、沉积土、黑土等自然材料,陶器坯则大多是手制的自然做法,这样经过烧制出来的陶器,透露着自然的气息,再加上表面装饰动物纹、植物纹等自然图形语言,使得仰韶文化陶器的骨子里透露着自然美。
二、功能美
“功能美”是一个现代美学概念,与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有直接的关系。法国的保罗#8226;苏里奥1904年在他的著作《合理美》一书指出:一种产品的形式只要明显地表现了他的功能,就具有美。应该把工业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融合起来,承认适合于功能的美的存在。日本当代美学家竹内敏雄吸取了西方美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功能美”一词。他认为:所谓的“功能美”指的是功能的直观形态所体现的美。仰韶文化陶器的功能美,给新时期时代的人们带来的美感,丝毫不亚于一种现代工业新产品如彩电、冰箱、小汽车等刚问世时那崭新的功能之美给现代人带来的审美快感。功能美的经典代表作,则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双耳瓶。它是一种汲水用具,其造型特征是底尖、腹深、口小,而瓶的双耳,安装在瓶的腹劲最大处。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利用力的平衡原理,使空瓶盛水后重心不断变化,仍能保证瓶口不断进水,待水将满时,瓶身又会自动向上,往上提时瓶身也不会倾倒。这样的完美功能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充分诠释了功能美的内涵。另外,仰韶文化陶器的三足构成了陶甑、陶鼎等煮饭陶器的特征,李泽厚先生指出:“它的形象并非模拟或写实(动物多四足,鸟类则两足),而是来源于生活实用(如便于烧火)基础上的形式创造,其有三足造型带来的稳定、坚实(比两足)、简洁、刚健(比四足)等形式感和独特形象,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和意义。”
三、装饰美
仰韶彩陶的装饰纹样题材,有几何形纹、动植物纹、人物纹等,这些装饰纹样有的是劳动、生活的直接表现,有的反映了对自然、神灵的崇拜,有的是一些氏族部落的传统识别标记,但都统一在单独、连续、适合等艺术构成的形式中,这些艺术构成形式的形成,起到了美化陶器造型、增强造型艺术感染力的作用,又有其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纹饰,以富有意匠的装饰构成和装饰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以穿插有致的装饰线条和合理的装饰部位,使仰韶彩陶的造型更富有美感,更加衬托出造型的艺术魅力,使彩陶的实用和审美功能都得以充分体现。
四、工艺美
“工艺”一词,按照中国传统解释,就是百工之艺。早在先秦工艺典籍《考工记》中,就有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工有巧就是强调工艺美,也称“技艺美”。 原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教授刘骁纯说:“技艺美属于依存的美、意蕴的美。它的美不在形式自身,而在于形成中的意蕴,这意蕴就是制作者的智慧和技能。仰韶文化陶器制作工艺,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制料。常选用可塑性和操作性较好的红土、沉积土、黑土等,经过淘洗和沉滤后成为较纯较细的原料。
(二)制坯。彩陶坯最初大多是手制。小型器皿是直接捏塑而成的;较大的陶器,其体部坯子,一般采用泥盘筑法分两段制成。粗坯制成后再装上颈口,嵌入把手,制坯工序初步完成。
(三)彩绘和纹饰。一些较精细的彩陶,在彩绘之前,往往将陶坯放入极其细腻的泥浆中,让它披上一层均匀的陶衣便于上彩。彩绘就是将有色的天然矿物涂绘在陶坯上。仰韶文化时期陶器的纹饰大多是用带有花纹的木印板拍印上去的。
(四)烧窑。从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窑主要是竖穴窑和横穴窑。它们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