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加强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浅探.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浅探有位老师曾经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教材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托,立足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抓住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是人的创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智力因素。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留给学生遐想的空间更大,有很多文本叙述的“空白点”,这就是教学的拓展“眼”。为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捕捉这一契机,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展开联想,去思索、去填补……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添彩! 1.填补文本内容的“省略 ” 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文本中许多作者刻意不将事情写满写实,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或在人物的对话中安排省略,或在心理活动处“留白”,让读者去揣摩。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就应该善于利用这些“留白”,巧妙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填补文本内容的省略,进行说写训练。 比如人教版第十册《晏子使楚》一课中,想像楚王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是一个拓展“眼”,可设计这样的说写训练: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反遭晏子诘问,楚王听后心里会是怎么想的·最后在晏子要离开楚国时,楚王为他送行。这里又可抓住人物语言的“留白”,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填补文本内容的“留白”,加强语言实践训练。 2.联接情节之间的“跳跃” 情节之间的“跳跃”便是文本中所要描述的情景的“留白”。 引导学生进行情节的“补白”,可以使学生与作品之间架设起情感共鸣的桥梁,同时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文本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自然地展现文本中所要描述的情景来。这便是加强学生语言实践的又一个有效拓展“眼”。下面笔者以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三篇课文为例说说怎样在情节“跳跃”处“补白”。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因父亲的伟大作者是“浓墨描绘”的,而相对来说儿子的伟大作者是“轻描淡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父亲在废墟上“挖”的情节想象儿子在废墟下“等”的具体画面进行说写训练,如儿子会想些什么·会和同学们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这样让学生走进了阿曼达的心灵,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阿曼达的伟大之处。同时凭借这一“留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心灵的空间,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更好的开掘。 又如《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们领会到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深情,文中好些情节的省略,可谓是作者的匠心独具,看这句话: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这里省略了多少内容,老人注视着海鸥,他还在喃喃自语些什么·在教学中,就该引导学生走进海鸥老人的内心,去聆听他内心的牵挂。当学生想像老人可能说出的话时,一样字字含情。这样有效地引导,就能使我们的学生收获的更多。 同样《草虫的村落》文本中“他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里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他们相互在倾诉些什么呢·“蜥蜴面前围着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他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和蜥蜴在交流些什么·将这些话题展开,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学生感到兴趣而且充满童真。 3.补叙结尾设下的“悬念”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编,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结尾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那么,主席这个夜晚是怎样度过的·引导学生补充空白,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对阅读空白的召唤,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训练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随后,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没有把它写出来呢·从而让学生学习体会作者这种“留白”的写法。 又如人教版第十册《桥》这篇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教学时就可以结尾为开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延伸情节,以“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开头,让学生续编;人教版第十一册《穷人》课文的结尾也很含蓄,利用这个空白,让学生想象夫妇二人关于收养孤儿的打算、设想以及收养孩子以后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在编故事的同时,就会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