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耻感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前提
加强耻感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前提所谓德育,从狭义上理解,就是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个体德性社会化。因此,道德教育不仅要研究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体系结构,而且还要进一步研究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如何内化为个体德性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的实效性。当然,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也是多渠道的。笔者认为,加强耻感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举措。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新时期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一、目前高校德育及大学生耻感现状
1.当前高校德育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越来越感到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的德育课被列入正式课程,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工作时也都强调将德育放在首位,经过全社会二十余年的努力,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德育工作正如许多专家学者所言:常常是居“首”而无“位”,德育的实效性并不十分明显。在家里,家长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经验,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着他们;在学校,德育工作者所传授的内容有时同实际的社会赏罚方向并不一致,加之这些年过多地关注学校硬件建设,淡化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以致部分学生任凭自己仅有的人生积累和肤浅的生活感悟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并没有真正为受教育者所接受。
2.当前大学生耻感现状。目前,高校绝大多数学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着远大的目标,有着良好的情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内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消极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把社会公德远远抛在脑后,丧失了“耻感”,混淆了荣辱。比如: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挖空心思作弊;拿着父母用血汗挣来学费钱,天天进餐馆、进网吧;父母不远万里从农村来学校看子女,却被自己的孩子挡在校门之外;有的看到老师和长辈视而不见;有的同学谈恋爱,在校园内旁若无人、搂搂抱抱;有的满口脏话、满身流气等等。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而至的时候,他们的价值导向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错位。
二、耻感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1.中国耻感文化是高校德育重要的文化背景。中国耻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意识形态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这些文化积累,已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品质,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承袭几千年的传统耻感文化,应该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的文化背景。当我们把传统文化内化为他们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了他们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性格、情感,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2.耻感教育是高校德育的起点。中国自古重道德。耻感文化既是传统道德的范畴,也是现代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在建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如何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于道德建设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教之耻为先”,认为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把培养人们的羞耻心放在第一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认为:“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因此说,耻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点。高校要从耻感教育入手,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羞耻,这是“大学生之所以为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耻感意识。
3.耻感教育有助于养成大学生的良好品德。中国有句古话:知耻方能成人。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羞耻观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知耻,是大学生为人处事的道德底线,是大学生明善恶、知是非、辨美丑的一种内心标准,可以使大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有所不为,自觉地不做各种可耻之事。只有知耻,才能雪耻,才能奋起。人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加强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也才能真正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一个人有了羞耻感,就具有了趋向真善美、排拒假恶丑的强大内在力量,能够促使自己的人格经常得到净化和提升。所以大学生接受一定的耻感教育,是培养自身良好品德素质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4.耻感教育有利于消解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高校德育工作的大环境起了很大变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广泛应用于市场经济的盈利原则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它又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容易诱发见利忘义、舍义取利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思想。这些负面效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问题和教学方法.doc
- 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形式化反思.doc
-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渗透.doc
- 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加强及完善.doc
- 初中英语教学合理化目标设计之我见.doc
-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技巧探究.doc
-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doc
-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doc
-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学情分析.doc
- 初中英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doc
- 个性化学习路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微型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实验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农业灌溉用水高效利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报告.docx
- 创伤医学教学大纲.docx
- 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资金申请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案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产品社区销售模式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农业模式探索[001].docx
- 初中生体育特长生培养与运动损伤预防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艺术教育改革刺绣屏风制作与综合素质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