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吴有训-我有责任使科学在中国生根.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有训-我有责任使科学在中国生根

吴有训:我有责任使科学在中国生根江西高安县黄沙乡石溪村,自古就是钟灵毓秀的宝地。此地有一个关于栎树结果的传说。据说每当这棵树结满一百个果实的时候,当地就会诞生一位大人物。唐朝时,栎树长出了一百颗果实,“怪杰”王勃在这里诞生;宋代时,栎树再次结果,当地便出了个史学大家刘恕,继司马光之后编修了《资治通鉴》;明代此树重生,此地出了个探花吴山,编著《治河通考》,治河护堤,惠泽百世。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这棵千年古栎树又结出了一百颗果实,人们纷纷猜测是不是又有大人物出现。 1897年4月26日,石溪村一位普通家庭妇女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吴有训。她不曾想到,正是这个小时桀骜不驯凡事总要动手一试的儿子,会成为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以及新中国物理学科建立发展的先驱与奠基人。吴有训24岁时跨洋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康普顿教授,他思维缜密,严谨刻苦。对自己导师提出的“康普顿效应”反复实验,最终加以证实。康普顿教授后来能获得诺贝尔奖,吴有训功不可没。在当时留洋成为一种风气的情况下,吴有训毅然归国,手执教鞭,奖掖后进,为新中国培养了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等一大批国内外物理学界知名人才。新中国物理学科建设及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吴有训厥功至伟。 教学相长 锋芒初露 “青年师表”。 ――方毅为吴有训题词 吴有训在中学时对实验非常着迷。一遇到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他便当仁不让地抢上前动手。有一次,学校购进了一批新的实验设备,其中有一台仪器缺少一张台子安放,吴有训看到后,利用课余时间,不声不响地捡来一些木料,很快便钉成了一张高矮合度、宽窄相宜的木台子。当时的校长胡刚复先生一直在注意着这名学生的举动,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的性格:做事精细、勤于思考,于是额外允许他在课余时间里单独进实验室开展自己想做的任何实验。这个特殊待遇使吴有训对物理学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技能达到了“远非其他同学所能及”[1]的境界。作为吴有训的老师,胡刚复是一位好老师,正因为他对学生并不求全责备,而是注重发掘学生的专长,激励其去充分发展专长,才得以育天下英才。 吴有训受当时中学教育影响之深,在他日后的教学方式上可见一斑。 1920年7月,23岁的吴有训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8月份,他就被母校――江西省立南昌第二中学聘为数理教员。 在中学教学之初,吴有训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就初露端倪。他讲课从来不带讲稿,从不做单调枯燥的灌输,以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他总是以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小实验为开始,问题解决了或者实验原理讲清楚了,这节课就结束了。通常,一个问题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一个实验就能清楚地展示一个原理。吴有训有一种能够把握学生接受水平的敏锐嗅觉,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讲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教学伊始吴有训就能驾轻就熟当然与他的教学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在中学受教育的经历。吴有训受陶行知先生影响颇深。在他入学的第二年,陶行知先生留美归来,在中国首次提出要以“教学法”代替过去的“教授法”,陶先生认为:第一,先生的责任不是教书而是教学,即教会学生怎样学;第二,先生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来决定,即教师要围着学生转,先搞清学生怎样才能学会,然后再来决定自己该怎样教;第三,先生不仅要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联系起来,而且要把自己的学问和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也就是先生应该一面教,一面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而绝不是靠贩卖一些现有知识就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用不尽。 教学法是师范生的公共课,吴有训日后在教学方面的独特建树,与陶行知先生新型教育学理论的熏陶,以及其他先生新型教学实践造成的影响密不可分。而且,这样一套理论的普适性使得吴有训在日后大学课程的教学中同样游刃有余。 南高师的教育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旧时代经院式的理学传统,但是它拥有一批具备顽强民族自主精神,而又喝过洋墨水的留学博士。在思想上,他们崇尚民主,提倡自由;在教学内容上,他们注重科学和国用;在教学方法上,他们主张既不沿用旧法,又不简单的“仪型外国”,而要创造出一套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互相沟通、相互促进的新模式。吴有训在南高师开阔了眼界。 其风谨严 其身以正 我一生中最得意的学生是吴有训和阿尔瓦雷兹,始终分不出谁的天分高。 ――康普顿 1921年,吴有训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跟随康普顿教授学习核物理。甫入校,吴有训就以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功底和高超的实验才能引起了康普顿的重视。到1924年,吴有训已经成为康普顿教授的得力助手与合作者。为了拿出确凿证据证明康普顿的“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吴有训每天坚持在实验室工作十三四个小时,连吃饭也都是请实验室里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