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及谐视角民生新闻采访及编辑处理探究
及谐视角民生新闻采访及编辑处理探究【摘要】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加强民生新闻的采访与编辑处理研究是必要的,需要根据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不断增强编辑素质,提升编辑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关键词】和谐视角;民生新闻;采访;编辑处理;研究
0前言
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和波特指出:在新闻传播中,“一个人用整个身体进行传播,并且动用全部力量来解释收到的信息”。他们在这里充分强调了新闻传播动用全部力量,即在传播形式与手段上要充分达到好的传播效果,新闻传播不但要具有内容的及时与新鲜,而且要具有形式的新颖与简洁。
1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
民生报纸新闻采访与编辑形式弱化,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民生新闻要做到“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作为民生新闻的记者、编辑,就要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走进百姓生活中,倾听百姓的呼声,反映百姓的诉求,同时在报道中体现出民生态度、民生情怀。不管是哪种报纸新闻,要具有较好的新闻形态和传播效果,都应该强调采访与编辑形式的作用,而编者的思想和传播意图也是在采访与编辑的外在形式中体现出来。报纸是党和政府联系市民的桥梁和纽带,报纸的民生新闻栏目,更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彰显报纸民生新闻的亲和力,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因此,报纸民生栏目要办出独特的风格,首先要在主题上有追求,形成自己的节目理念,还要在思想上下功夫。如记者在采访时,会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非常复杂,原因很多,可以说事千头万绪,这就需要记者采访要深入、扎实、理性,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梳理、理性分析、多层次展现,最大限度的彰显新闻的价值,凸显人文关怀。最突出地表现在民生新闻报道的“流水账化”。在许多城市报纸的民生新闻中,叙述的繁杂与拖沓,镜头的重复和琐碎比比皆是,重复性的日常生活事件常常是不加选择地在同一天的新闻中反复出现,而一次日常见闻、邻里纠纷或者家庭矛盾,可以不惜时间用二三分钟来表现,将琐细的生活小事拉长。其次是采访上的生硬与随意,许多民生新闻的记者似乎只注重事件,不太在意采访的艺术,把采访当成了一般的谈话与闲侃,也不看采访对象的差异情况,采访时神态和话语都一成不变。
2不注重新闻的表现形式的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由记者编辑主观新闻理念造成的。他们认为,民生新闻要有充分的“民间话语”,是“本土化”,也是“世俗化”的,更是“原生态”的。民生新闻面对的是“低端”观众群,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常态,甚至是他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这类新闻就没必要过多讲究形式,也没必要做得精炼简洁,做精炼简洁了,观众反而不喜欢了。一般情况下,要求记者采访选题定位为“政府重视、群众关系、普遍存在,”并要求报道时一定要用事实说话,如在春节前夕,许多媒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农民工讨要工资上,除了采访农民工讨要工资,还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农民工业余生活。在日常报道中,记者编辑们每天得到的信息许多是这家水管堵了,那家被盗了,或是这家垃圾堵住道路了,那家出车祸了等没有多少新闻价值但又与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小事,而这些小事,作为民生栏目,不能不报道,也不能天天报道,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新闻事件放在社会的背景上进行分析解剖,提炼新闻本身的价值,通过对百姓身边小事的报道,以小见大,彰显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高度,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社会风尚和风气。注重舆论导向 关注“国计民生”。在日常采访工作中,民生新闻栏目对百姓反映的问题不能“来者不拒,一律照登”,而是强化舆论引导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主观、片面,以偏概全,在涉及到与政府部门有关的报道上,既要反映市民的呼声,维护他们的利益,又要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促进问题尽快解决,防止在百姓中造成与政府对立的情绪。民生新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节目形式。严格地说来,这个定义其实还并不能非常准确地描述出这种新闻节目的整一个存在形态。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节目,其来源都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内容上围绕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整个采制过程中,强调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在播出形式上要求新颖,以便能够更好地抓住受众的眼球,激起受众的观看欲。这种传播特点也就对民生新闻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民生新闻应该怎样创办自己的风格
3.1避免同质化。在日常报道中,许多民生新闻栏目中,充斥着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的“市井新闻”,这些新闻,仅仅是满足了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但它却与“以民为本”的民生新闻的宗旨背道而驰。那么,民生新闻要播些什么呢?答案是民生,它不是一个人的生活,而是关系到市民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