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护理体会.docVIP

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护理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护理体会

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68例。结果: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有效控制合并症的同时尽早手术,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尤其做好外固定架的护理,对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 外固定架;四肢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55-02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是利用生物学原理达到骨折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一项治疗技术,它既非内固定,也不是外固定,实际上是一种两者兼而有之的固定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骨科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68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四肢骨折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16~74岁,平均43岁;按骨折部位分: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干骨折25例,肱骨干骨折11例,前臂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53例,均达到临床愈合。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骨折患者多需长期卧床,对手术预后缺乏了解,产生悲观和恐惧心理,护士要注意主动与患者沟通,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使患者解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1.2.2 术前准备 对患者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在保护伤口情况下,术区常规备皮,锻炼床上大小便。 1.2.3 术后护理 1.2.3.1 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肢体肿胀消退,搬动患肢时,应托扶骨折上下端,查看患肢时要注意防止被服钩拉外固定针。注意保持外固定架的清洁,定时检查螺丝有无松动,及时扭紧螺母,以保证外固定架对骨折端的牢固固定。注意观察患肢肿胀度、末梢血运、手指、足趾活动情况,发现有麻木、发凉、足趾活动障碍等现象时,应报告医生处理。术后6 h可进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便于消化吸收。 1.2.3.2 外固定架的护理 ①保持外固定架位置正确:外固定架是通过在骨折部位上下穿针,再以金属连杆来固定的,所以应每天检查外固定架螺丝有无松动,钢针是否弯曲滑出,以防止因外固定架松动造成骨折移位。②钉道周围用碘伏敷料遮挡,防止感染,一般3~4 d更换一次敷料,如发现针孔处皮肤有张力,及时切开减张,清除钢针对皮肤的压迫;外固定后5~7 d内,针道处有少量血液或浆液性渗出为正常现象,本组68例,仅1例术后2个月分别出现伤口及锁钉孔感染,予以切口引流,反复冲洗换药后愈合。 1.2.3.3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术后第1天即可做肌肉的舒缩练习,每天2~3次,每次20~30 min;术后1周可做关节的主动活动,动作要轻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下肢外固定架术后,2周后扶拐不负重下床活动,4周后摄X线片,如有骨痂生长,固定稳定,可带外固定架扶拐下地行走,8~12周可摄X线片,如骨痂达到临床愈合可拆除外固定架。 1.2.3.4 预防并发症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运、感觉、运动,如发现肢体肿胀、持续性疼痛、麻木或发绀,应警惕卡压综合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防止发生肢体坏死。 1.2.3.5 出院指导 ①应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患者站立后往往出现患肢红、紫、肿胀,此为一种正常反应,逐渐锻炼反复适应,即可减轻或消失;有时针道周围有少量渗血,这是由于负重后钢针周围皮肤的牵拉或滑动造成的,一般会自动停止或应用小纱布缠绕压迫。②出院后1~2周门诊复查,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 2 结果 由于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具有微创、保护损伤部位血运、固定有效、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创伤外科医生的推荐,但不可否认,它也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要求护士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特别注意防止针孔感染的问题,保持敷料清洁很重要。本组2例术后2个月分别出现伤口及锁钉孔感染,予以切口引流,反复冲洗换药后愈合。术前及术中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对于全身有感染征象的病例,需严格抗感染治疗,确保较低的感染率,避免手术失败。 3 讨论 使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真正地发展,随着设计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外固定架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其应用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的复杂骨折等,与其他内固定相比有着明显优势;但其裸露在肢体外较为笨拙,给患者带来行动不便,钉孔感染风险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之,外固定架结构简单、手术损伤小、安装方便,它既可以对骨折端加压,还可以延长,并允许上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