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临床及CT-MRI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系统萎缩临床及CT-MRI特点

多系统萎缩临床及CT\MRI特点摘 要 了解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80例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及CT和MRI的特点。方法:1994年1月~2010年4月收治MSA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CT和MRI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MSA平均发病年龄54.2±6.8岁,男71%,女29%;患者多为慢性发病,进行性加重,对美多巴治疗无明显效果。神经系统症状复杂,头颅CT和MRI可见脑干、小脑萎缩,环池及四脑室扩大。结论:MSA临床以自主神经症状、锥体外系、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CT和MRI主要表现脑干、小脑萎缩,环池及四脑室扩大,但MRI较CT敏感度更高。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临床特点 CT MRI特点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由Graham和Oppenheimer于1969年首次命名,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或综合征,有资料认为纹状体黑质变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SND)、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uy,OPCA)、夏伊-德雷格综合征(Shy-Drager,SDS)、具有异质性的同一种疾病[1],可以累及锥体外系、小脑、自主神经和锥体束。为探讨其临床基本特征及CT和MRI的特点,1994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系统萎缩(MSA)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94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系统萎缩(MSA)患者80例,诊断SDS 32例,OPCA 32例,SND 16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男女之比2.48:1,年龄38~66岁,平均56.3岁,从病情发作至确诊时间病程8~20个月,随访12~48个月,死亡1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美多巴口服,剂量375~750mg/日,服用时间平均24±6个月;7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逐渐加重,仅4例有轻度改善。 首发症状:首发症状为构音障碍2例;震颤21例;情绪改变4例;行动迟缓8例;行走不稳16例;晕厥8例;全身无力、视物模糊、体位改变时头晕8例;小便失禁8例,性功能障碍(阳痿)24例。 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行头颅CT和MRI检查,其中头颅CT检查,42例有脑干萎缩,小脑萎缩,环池和四脑室扩大。头颅MRI检查72例有脑干、小脑萎缩,环池和四脑室扩大;其中24例有壳核后部有T2W低信号。 讨 论 多系统萎缩(MSA)是由Graham和Oppenheimer于1969年首次命名,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或综合征,有资料认为纹状体黑质变性(SND)、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夏伊-德雷格综合征(Shy-Drager,SDS)、具有异质性的同一种疾病[1],可以累及锥体外系、小脑、自主神经和锥体束。为探讨其临床基本特征及CT和MRI的特点,我们对1994年1月~2010年4月系统萎缩(MSA)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MSA是指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相继病变,过去分为夏伊-德雷格综合征(SDS)、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纹状体黑致变性(SND),目前,由于三者在发病晚期临床表现相同,病理学表现一致,故认为是具有异质性的同一种疾病[2]。 MSA病因不明,起病多为慢性、隐匿性,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本研究显示男女之比2.48:1,年龄38~66岁,平均56.3岁,国人MSA发病年龄与国外接近,但男女之比高于国外[3]。迄今为止,MSA尚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1989年分析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最早83例临床诊断为帕金森病的脑标本,MSA占11%,推测英国MSA患病率达16.4/10万。我国MSA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目前缺少流调数据。 目前,许多病理研究证实MSA病变部位广泛[4],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均可累及,主要表现胸腰髓中间外侧柱的交感神经细胞、小脑、脑干、豆状核、黑质及骶髓的副交感神经细胞、节前交感神经细胞及节前纤维。运动减少与黑质及壳核细胞减少有关,强直仅与壳核病变有关,直立性低血压与脊髓中间外侧柱细胞变性有关。 MRI较CT的敏感度高,但MRI的改变并不具有特异性。临床诊断为MSA的患者,头颅MRI扫描90%有脑干萎缩,小脑萎缩,环池和四脑室扩大。其中30%壳核后部有T2W低信号,其原因为铁盐及其他非顺磁性物质如锰、神经色素、正铁血红素等在壳核后部沉积所致。头颅CT扫描,约50%患者有环池和四脑室扩大、小脑萎缩、脑干萎缩。 总之,MSA在临床上表现复杂,其诊断主要依靠下述几点:排除其他疾病;中年,左旋多巴(美多巴)治疗无效;CT及MRI脑干萎缩,小脑萎缩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