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摄影师蒂姆海瑟林顿最后一卷照片.docVIP

战地摄影师蒂姆海瑟林顿最后一卷照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地摄影师蒂姆海瑟林顿最后一卷照片

战地摄影师蒂姆海瑟林顿最后一卷照片去年4月,美国流行文化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的摄影记者、曾获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导演蒂姆·海瑟林顿(TimHetherington)在报道利比亚战事时不幸遇难。这一噩耗震惊了整个摄影圈。海瑟林顿是在利比亚米苏拉塔遭迫击炮击中而丧命的。过去十年来,他曾实地采访与报道过无数局部冲突,并因采访阿富汗美军活动而获得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奖)。海瑟林顿也参与执导了战争纪录片《雷斯特雷波》(Restrepo),这部影片获得2010年奥斯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本期英国《专业摄影师》杂志请美国《时代周刊》前图片编辑保罗·桑德斯(PaulSanders)为读者评述海瑟林顿生前拍摄的最后一卷胶片中的照片。 2011年4月20日的午后,一名国际新闻编辑部交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字迹潦草地写着几个人名。我被告知“这些人在米苏拉塔遭遇严重袭击”。浏览完这些姓名的时候,我震惊了。当时,《时代周刊》记者詹姆斯·海德尔(James Hider),因受伤被救护车送往米苏拉塔医院。海德尔即刻给我们打电话。告知这一发生在米苏拉塔的悲剧。这种做法很常见,新闻现场的记者打电话告知我们他所获知的任何细节,这样我们可以通知其所在媒体,他们有同事“卷入”事件中。于是,我开始打电话联系纸条上罗列的每位摄影记者所在的媒体。这时,我尽力保持“职业的平静口吻”,和每个媒体确认细节,然后发布了一份简短的声明: “在战事激烈的利比亚城市米苏拉塔的一次迫击炮袭击中,摄影师蒂姆·海瑟林顿和克里斯·洪德罗斯(Chris Hondros)遇难;摄影师盖伊·马丁(Guy Martin)和麦克尔·克里斯托佛·布朗(MichaeIChristopher Brown)受伤。” 海瑟林顿是一位艺术家,一位有着高超技能的视觉传播者。他曾经置身于世界上最重大的新闻事件的中心,但却选择了不去追求那些可以占据各大媒体头版的轰动照片。他的作品展现了斗争,勇气和对战争的厌倦。他到底要如何编辑这最后一卷照片,我们恐怕永远都不得而知,只能透过他留下的那份未完成的工作进行猜测。 我从海瑟林顿最后的胶卷里挑选了这几张照片,以展示其试图理解和表现战场的循序渐进的拍摄心理。海瑟林顿当时使用的是一台中画幅相机,这迫使他在拍摄时不得不慢下来,而且要比平时距离被摄主体更近,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张照片都不是随意拍摄的,他有意识地凝固一个个瞬间,试图让读者看到并思考一个真正的战场。 从海瑟林顿最后的这一系列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如何尝试拍摄反对派武装人员的肖像照的。照片中,他用闪光灯补光照亮人物的脸部,用几乎是好莱坞风格的拍摄手法展现这些武装人员的“英雄主义”,尽力展现他们的内心思想,当然这也可能展现了他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武装人员的。 这卷胶片里还有一些抓拍的枪战现场的照片,也有人们在一幢幢建筑间奔跑,寻求掩护的瞬间。当我们看到一家人在父亲的带领下为寻找安全地带而奔跑的时候,那可能是十分短暂的,战事的停歇也许仅有几秒钟,我们仿佛能听到狂轰滥炸的炮火声。每一张照片构图都是如此精致,以至于照片里的要素不需要解释,就能向读者清楚明了地传递作者所看到的信息。 在拍摄一些战场“风景”时,海瑟林顿很自然地选择了那些歪歪扭扭的建筑残骸。虽然照片里缺少了人,渗透着一种奇怪的平静,但它们却体现了战争的残忍——战争让周遭的一切变成如此模样。 其实,海瑟林顿每分每秒都在衡量自己生命的风险。他在这么做的时候并不是无忧无虑,因为他很清楚人的生命十分脆弱。然而,他认为自己有义务观察与报道这场战争。他对这场战争的报道总是那么公开而诚实,有时对当权者来说简直是太诚实了。 关于蒂姆·海瑟林顿 蒂姆·海瑟林顿1970年12月出生于英国伯肯黑德,在英国塞夫顿地区海滨城市绍斯波特长大,后在牛津大学学习英国古典文学。毕业时,他身无分文,幸运的是,那时刚去世的祖母在遗嘱里为他留了5000英镑。海瑟林顿带着这笔钱在随后的两年里去了印度和中国。中印之行为海瑟林顿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从印度回来之后,我突然有了参悟。我意识到其实自己想做的是摄影。”海瑟林顿回忆道。于是,在回国后的四年时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在夜校学习摄影。26岁那一年,海瑟林顿用攒足的学费重新回到大学专攻新闻摄影。海瑟林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英国的大志杂志(The Big Issues)当摄影记者。此后,他用了10年的时间往返于西非各国,在利比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国报道战事和冲突下百姓的生活。随后,他报道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利比亚内战,直到40岁时将自己最后的身影定格在了利比亚。 或许是牛津大学的文学经历为他注入了古典的人文精神,又或许是两年的中印之旅催生了他内心的佛性,海瑟林顿拍摄的照片和纪录片里,主角大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