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冷点和热区研究:嫦娥二号微波亮温数据分析.PDF

月球表面冷点和热区研究:嫦娥二号微波亮温数据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球表面冷点和热区研究:嫦娥二号微波亮温数据分析

月球表面“冷点”和“热区”研究:嫦娥二 号微波亮温数据分析 1,2 1* 1 朱永超 ,郑永春 ,邹永廖 (1. 中国科学院 国家天文台 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7) 摘要:月球微波亮温数据是研究月球表面物理性质的重要数据源。本文基于嫦娥二号微波辐射计 37 GHz 通道微波亮温数据,计算了亮温数据月球地方时,获取了月球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 12 幅月表微波亮温分布 图。其中,月球白天亮温正异常区( “热区”)和月球夜晚点状亮温负异常区(“冷点”)是最为显著两 类亮温单元。 “热区”和 “冷点”具有独特的亮温特征和昼夜变化规律:相对周围环境, “热区”在月球 白天亮温明显偏高,夜晚亮温较低,“冷点”在月球夜晚亮温明显偏低,白天亮温略高;与同纬度地区相 比,“热区”和 “冷点”的升温和降温速率都较大。对比分析月表影像图、TiO2 含量、物理温度和石块含 量数据,我们发现: “热区”对应月海区 TiO2 含量较高,同纬度地区的亮温和 TiO2 含量呈明显正相关, 较高TiO2 含量是 “热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大部分 “冷点”中心都对应着年轻辐射纹撞击坑,“冷点”中 心夜晚物理温度和岩石含量较高, “冷点”地区亮温与其夜晚温度和石块含量呈负相关分布,较高的石块 含量是 “冷点”形成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冷点,热区,亮度温度,微波辐射计,嫦娥二号,月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朱永超, 男,1987 年生,博士,月球与行星科学. E-mail: ychzhu@nao.cas.cn 月球表面红外和微波辐射测量是了解月壤层物理性质的重要遥感手段。自1950 年代以 来,基于地基望远镜对月球表面的红外和微波辐射开展了大量观测。 [1] 在红外波段,早期主要观测了月盘中心温度及其随月相角的变化 。对 1960 年月食观 [2-3] 测,发现 Tycho 坑温度冷却速率明显小于周围环境,呈明显的 “热点” ,这一观测结果 首次表明了月表温度变化具有不一致性。之后,对1964 年月食观测发现了数百个类似Tycho [4] [5] 坑的 “热点” ,其中 90%的 “热点”对应着年轻撞击坑,且约三分之二分布在月海区 。 Apollo 17 红外扫描辐射计(ISR )的观测结果也证实了月夜和月食期间月表“热点”的存在 [6] 。地基和在轨红外观测结果表明,月表物理温度具有不均一的加热和冷却过程。 在微波波段,从毫米波到米波对不同月相角的月球微波辐射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 不同波段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Brightness Temperature, TB ),以下简称亮温,均表现为类似 [7-8] 的正弦变化,且亮温变化幅度随着波长逐渐变小,平均亮温随波长逐渐变大 。利用月表 [1, 7, 9] [10] 微波亮温反演了月壤层结构、介电特性和月壤厚度 ,并讨论了反演热流值的可行性 。 地基微波观测的角分辨率一般大于一个角分(红外观测为角秒量级),仅能获取月盘中心或 全月盘平均亮温的变化曲线,无法反应月表亮温区域变化特征。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澳门科技发展基金(048/2012/A2 和020/2014/A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 目 *通讯作者,E-mail: zyc@nao.cas.cn 嫦娥一号(CE-1 )和嫦娥二号(CE-2 )卫星搭载的多波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