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勇)秸秆禁烧_重在寻找出路
秸秆覆盖还田机器--免耕播种机 玉米免耕播种机 小麦免耕播种机 夏、秋收后,将未被利用的麦、稻草、油菜秆铺堆在林、果的行间,自然腐烂。 一方面以草压草,减少林果园草害; 另一方面,麦稻草腐烂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小颗粒有机化合物、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可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 (二)林、果间覆草 (二)林、果间覆草 果园 葡萄园 桑园 林 间 麦收后在田头留块空地,将田间麦草人工或机械收集后,集中堆放,任其腐烂。 三、田头堆腐 特点: A、可做后茬肥料; B、减少离田后远距离运输成本; C、防止离田后的二次污染。 技术要点: ⑴集中堆放时,草堆的顶部建成凹型,以便收集雨水促进腐解。 ⑵每亩草堆中分三层加入1-2公斤秸秆腐熟制,或浇上人畜粪或化肥水,可加快秸秆腐解; ⑶秋播时将腐解的麦草撒入田内作为基肥,可少施或不施磷钾肥。 三、田头堆腐 三、田头堆腐 腐熟剂 堆积 洒腐熟剂 洒水 三、田头堆腐 腐熟状况 腐烂状况 还田 田头草垛 四、秸秆还田的效果 对照田块 秸秆还田田块 全氮(%) 0.208 0.229 速效磷(mg/kg) 7.4 11.7 速效钾(mg/kg) 90.1 110.2 有机质(%) 1.626 1.764 毛管孔隙度(%) 46.2 47.4 容重(g/cm3) 1.28 1.17 1~0.25毫米团聚体(%) 18.6 32.28 1~0.01毫米团聚体(%) 20.02 10.02 水稻亩产量(kg) 509.0 526.2 小麦亩产量(kg) 330.3 350.3 (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传统农业以使用农家肥为主,加之产量较低、从土壤中拿走的碳较少,可以不需要秸秆还田而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 随着农业生产转为使用化肥为主,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从土壤中拿走的碳增加,而化肥不能补充有机质,传统耕作的土壤有机质普遍呈下降趋势。 大量实践证明,实施秸秆还田的土壤,不仅有效地扼制了有机质下降的局面,秸秆还田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出现上升的势头。 (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团聚体增加,土壤不易板结,能保持水、肥、气、热运行通道; 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能力提高,抗旱能力增强; 容重降低、土壤疏松,有利作物根系发育。 (三)提高土壤营养元素N、P、K 作物 N (%) P (%) K (%) 小麦 25.3 10.2 65.1 水稻 47.3 18.0 70.0 玉米 44.0 12.8 67.1 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N、K、P等营养元素, 表1为秸秆占作物(包括子粒)全部N、P、K含量比例(%) 表1 秸秆中N、P、K含量占作物全部N、P、K的比例 农作物秸秆的成份主要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此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木质素和少量的蛋白质及灰分元素。农作物秸秆中养份的含量,因作物种类而有所不同。 各种作物秸秆的养份含量占干物质重(%) 秸秆名称 氮(N) 磷酸(P2O5) 氧化钾(K2O) 钙(Ca) 硫(S) 稻草 0.51 0.12 2.70 0.16 0.11 小麦秆 0.50 0.20 0.60 0.16 0.12 玉米秆 0.60 1.4 0.90 0.39 0.26 油菜秆 0.56 0.25 0.35 (四)提高降雨有效利用率 经测定,可以把更多的雨水蓄留在地里,降低无效蒸发10%左右,提高降雨有效利用率; 秸秆覆盖是抗旱保丰收的有力措施,为作物增产奠定了基础。 根据连续观察秸秆覆盖还田的土壤,地表 腐烂秸秆多,土壤团粒结构多,蚯蚓增加 (五)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小麦秸秆覆盖地玉米长势 秸秆覆盖还田(右)与不还田(左)作物长势比较 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侵蚀 一年一熟区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侵蚀 秸秆还田,保护耕地质量 五、秸秆还田问题与出路 没有秸秆还田,土壤将不可能持续利用。 (一)秸秆利用现状 每到麦收季节,在农民欢天喜地收了劳动果实之后,秸秆的处置成了难题。 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似乎再也没了过去的用武之地,燃料被更为清洁的能源替代,牲畜饲料也有更丰富的选择; 与此对应的是这时节布满大街小巷的禁烧标语和横幅,以及基层干部对偷烧秸秆的无奈。 造成农作物秸秆大量焚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保持持续稳产、高产,农作物秸秆总量在增加,但综合利用,特别是工业化的利用滞后,秸秆出现过剩; 2、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增加使用化肥和燃煤(气),减少使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 3、受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