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提出及含义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主要理论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及评价 在远古时代,人类面临的是来自生存的挑战。在进化的记忆中,有三大怪物:抑郁、焦虑、恐惧跨越远古穿越至今,成为人类心理疾病的重要来源。 心理学家在20世纪曾进入到一个悲观主义的怪圈之中,集大成者首推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他把从病人案例中发现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推广到普通人群中,给人的印象是我们都有心理问题。 有学者研究,自1967—2000年间,研究“消极”与“积极”论文的比例为21:1。 现今的人类,物质不再稀缺,精神的饱满和心灵的愉悦反而成了世界性的难题!人类应该给后世留下些什么? 积极心理学的首倡者Seligeman 于1997 年 就任 APA 主席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思想。 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是 Seligeman 和 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 两者比较 消极心理学 重心在于心理问题的研究和矫治上:病态、幻觉、焦虑、狂躁、抑郁、以及对于死亡的恐惧等。 问题模式 积极心理学 关注人性中力量和美德: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希望、忠诚、坚忍、审美力、创造力、责任、利他、关爱、文明等。 发展模式 Seligeman认为积极心理的力量,能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生活品质。 他4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习得性无助、乐观心态、以及压力的科学研究。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首席教授,同时他也是美国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主任。 1997年他以历史上最高票的记录,被选为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主席。 积极的力量可以让幸福永恒!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催化心理学从只关注于修复生命中的问题到同时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 ——马丁·塞里格曼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和赞扬; 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倡导的积极人性观及其对人类潜能的“积极”关注,不仅对现代心理学、也对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心理健康运动的推动; 人类发展的内在需求。 1954年在A.H.Maslow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出现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Toward a Positive Psychology) 1998年旧金山美国心理学协会年会,研究者们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希望、忠诚、坚忍等; 1998年Seligman提出要研究积极的心理学,要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美国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1999年,Templetion 基金会决定设立“Templetion积极心理学奖”; 2000年1月的《美国心理学家》杂志(American Psychologist)出了一期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刊; 2001年3月的American Psychologist又出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栏。 在欧洲的发展也极为迅速,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诸如《积极心理学手册》等大批积极心理学读物 ; 在中国,2007年开始建立了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2010年8月和2012年10月在清华大学召开了两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积极心理学在中国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介绍和研究相继问世 。 积极的情绪体验 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快乐(happiness)、爱等积极情绪体验。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拓延—建构(broaden-andbuild)理论。 认为幸福感程度高的人会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积极的人格特质 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 正性的利己特征 (PI:positive individualism)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PR: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六种美德和24种人格品质 6种美德:24种积极人格特质 智慧-创造力、好奇心、开明、好学、洞察力 勇气-勇敢、坚持、正直、有活力 仁慈-爱、善良、善于交际 公正-公民权、公正、领导才能 克制-宽恕、谦虚、谨慎、自律 超越-鉴赏、感恩、希望、幽默、笃信 培养这些积极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积极的大系统:如建立使公民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的国家法律法规;及积极的小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 还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体现、培养和发挥的环境因素 。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育从过去的管理举措变成了激励和引导。 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口腔学)专业课答案(1-2).docx
- 2025年设备监理师《设备工程质量管理与检验》考前点题卷一.docx VIP
- 六西格玛案例之优化电池烘烤工艺.pptx VIP
-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员相关规定幻灯片.ppt
- 设备使用管理标准.pptx VIP
- 16D303-2常用风机控制电路图.doc
- 《七大浪费分析与改善》培训.ppt VIP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培训.ppt VIP
- 2025年设备监理师《设备工程质量管理与检验》模拟试卷二.docx VIP
- 青岛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第2学期《高等数学(下)》期末试卷(B卷)附标准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