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表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观测与应用微波闪烁仪-RPG‐MWSC‐160
地表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观测
大孔径闪烁仪- LAS MK II
微波闪烁仪- RPG‐MWSC‐160
研究目的
• 大气折射率和边界层热通量是研究
边界层湍流特征的重要指标。
• 观测感热通量H和蒸散(潜热通量
L E)对于多项研究有重要作用
V
–灌溉
–水资源管理
–水文
–森林火灾预警
–天气预报
–能量收支平衡研究
地表热通量的测量方法
• 传统的观测方法主要有涡动相关方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和空气动力学
方法,通常仅是单点或斑块尺度;
•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遥感技术的发展,闪烁仪(Scintillometer) 开始广
泛应用于不同地表环境热通量观测,测量大尺度范围、(非)均匀下垫面条
件地表平均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而不受流场畸变的影响;
• 相比于传统单点式测量方法,闪烁仪测量范围通常为几百米到几千米范围,
因此使得区域性通量监测成为可能。且其尺度与大气模式的网格尺度、地表
通量遥感估算模型或陆面过程模型、水文模型等像元或网格尺度,以及卫星
遥感的像元尺度相匹配,是模型和卫星验证的最佳地面通量观测仪器。
原理介绍
闪烁
• 夏季炎热的午后,我们站在柏
油马路上,常常能看到眼前出
现波动、闪烁的热浪,透过热
气,我们看到的物体也好像变
得模糊和晃动一般,这便是闪
烁的一个实例。
• 闪烁:即光强度的波动。一束光在大气中传播,由于空气密度变化,
空气折射率改变,光信号被削弱。
闪烁仪基本原理
• 闪烁仪测量的即是光强度的波动。发射仪和接收仪相隔一定的距离(几百米
到几千米)分开放置,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几米到几十米),测量光程路
径上的信号闪烁。
由温度ΔT 、湿度Δq 、压力ΔP变化引起的扰动
(图片引用Harald Czekala, ISARS-2014, Auckland)
闪烁仪基本原理
• 发射仪发射一定(近红外、微波等)波长的波束,在大气
中传播。接收仪接收受到光程路径上温度、湿度和气压波
2
动影响的光信号,并用折射系数结构参数(Cn )表示。
2
• Cn 表征了大气的湍流强度,而大气的湍流强度决定了输
送热量、水汽等标量的能力。
2
• 计算出空气折射系数结构参数(Cn ),再根据相似理论
计算出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直接计算或间接计算)。
闪烁仪类型
• 根据闪烁仪光学孔径的不同,闪烁仪通常被分成三类:
–小孔径闪烁仪:Small Aperture Scintillometer (SAS) ,其孔径
为2.5 mm,发射波长为670nm,光径长度为50-300m;
–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 (LAS),其孔径
为15cm发射波长为880-940nm,光径长度约为500-5000m;
–超大孔径闪烁仪:Extra 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 (XLAS),
其孔径为32cm,发射波长为880nm ,光径长度可达10km。
闪烁仪类型
• 根据发射仪波长的不同,闪烁仪通常被分成两类:
–光学闪烁仪(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 (LAS),
其发射波长在近红外波束。
–光学闪烁仪对于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闪烁较为敏感,通常用于测
量感热通量,常见波长为850 nm ,880 nm ,940nm 。
–微波闪烁仪:Microwave scintillometer (MWS),其发射波长在毫米
级的微波波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