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讼师文化研究-中欧法学院旧站-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题目 :明清讼师文化研究
系 别:中欧法学院
专 业:刑法
姓 名:樊娜婷
第 1 章 前 言
明清时期,随着各地讼师人数的剧增,政府官员和民间讼师的关系也越来越
紧张。无论在中央或地方政府层级,都有越来越多对付教唆词讼相关政令与法条
出台。但是,面对民间日常生活中各种争讼,讼师却越来越成为司法体系中无法
被剔除的角色。这种中央政府努力立法查缉唆讼而民间却始终流行聘请讼师的现
象,看似矛盾,实则有其特殊的制度性背景。
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讼师形成之考察,教唆词讼律文及司法适用的分析,试
图解读中央政府从重打击讼师背后可意会而未明言的法律政策,并探寻严惩教唆
词讼而讼师仍然生生不息的实质原因。我希望能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司法制度框架
与法律文化观念,进行较深入的探究。
第 2 章 明清讼师形成之考察
讼师,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是指受人雇佣、代写诉状,并帮助进行诉讼的人。
在中国古代,打官司先要向衙门呈递诉状、陈述案情,并要求文字工整规范,内
容不犯忌讳,否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如 《汉书·艺文志》载:“汉兴,萧何草律,
亦著其法,曰‘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1] 由于普通老百姓大多不识字,
无法用文字来表述案情,一旦涉诉,只好求助于那些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
诉讼基本程序的人。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从社会中相对分离开来,“讼师”[2]成
为一种专门的行业。
讼师的业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向当事人提供诉讼咨询,为当事人
打赢官司出主意;其二,代为书写及向官府呈送诉状;其三,为了当事人的官司
而与胥吏、差役交涉, 通过行贿等手段以疏通关系, 也就是非难讼师时所说的“打
点衙门”和“串通衙蠹”。
在中国古代,能够充当讼师的人基本上都是受过教育,饱读诗书或参加过各
种会试的人,如士人、举人、文武生员或闲居的官员等。这些人大都与官府有着
[ 1 ] 陈国庆编: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3。
[ 2 ] 讼师又称为“ 珥笔之民” ( 脑后插笔的人) 、“ 佣笔之人” 、“茶食人”( 靠收取诉讼费
而讨生计) 、“讼师官鬼”( 乡间士绅身份) 、“哗魁讼师”( 有劣迹的吏人子弟身份) 等。
见陈景良 : 《讼师与律师: 中西司法传统的差异及其意义——立足中英两国 12- 13 世纪的考
察》,载《中国法学》 2001 年第 3 期 ,第 144- 156 页。
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时而仗义而生,时而为利入死,在德主刑辅的礼治大环境
中别树一帜。在人们爱恨交织的矛盾态度中,讼师职业成为中国法文化史上一个
错综复杂的问题。举两例为证:
《刀笔菁华.讼师恶禀菁华》载有清代讼师能者诸福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
案。据称某日福宝游天竺山,遇土豪名飞山虎,足踢民妇死之。豪以纹银十两作
偿命资,民慑其势炎,不敢较。福宝路见不平,代草一状控豪,状云:“为土豪横
行,惨杀发妻事:窃李某某,绰号飞山虎,素性蛮悍,无恶不为。今兹怒马横行,
践民人之亩。民妇出而干预,豪即飞足踢中要害,当即身死。豪全不介意,掷下
纹银十两,扬长自去。夫身有纹银十两,已可踢死一人;若家有黄金万溢,便将
尽屠杭城。草菅人命,于此可见,不想光天化日之下,而乃有此恶魔。上伸国法,
[3]
下顺民情,存没共戴。沥血陈词,哀哀上告。”
因为说的振振有词,状呈上即准,土豪得到应有的惩罚,老百姓拍手称快。
此事中诸福宝表现出来的正义感,不能不使我们管中窥豹,略见相当一部分讼师
维护民众利益的良性作用。但同时,讼师颠倒是非、唯利是图的性质也为人们所
憎恶:
《清稗类钞》载,湖南廖某者,著名讼棍页,每为人起诉或辩护,往弗胜。
有某姓子者素以不孝闻里中,一日殴父,落父齿,父诉之官。官将惩子,子乃使
廖为之设法,廖云:“尔今晚来此,以手伸入吾之窗洞而接呈词,不然,讼将不胜。”
应之。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