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剂与粘接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胶黏剂与粘接技术

材料胶接技术 绪论 胶粘剂概述 组成 分类 分类 常见胶黏剂成分 第一章 粘接理论基础 1.1界面理论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浸润的热力学 浸润的动力学 浸润的条件 1.2 粘接机理 一、机械作用力理论 二、扩散理论 三、静电理论 四、吸附理论 小结 A.汽缸盖垫片,半干性粘弹型密封胶 B.螺栓,氯丁胶乳液或厌氧胶 C.绝热隔板接缝,再生胶 D.绝热隔板密封,采用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胶; E.外层窗玻璃密封,采用丁基橡胶一聚异丁烯胶; F.后窗玻璃密封,采用丁基胶; Q.罩板总装的膨胀性焊接缝密封,采用丁苯胶; R.减震器垫片密封,采用热固化氯丁胶; S.在油漆层下的外缝密封,采用高固含量、热固化型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1.3 粘接的影响因素与破坏机理 胶接头的力学行为-外力 胶接头的力学行为-内力 胶接头的力学行为-应力集中 破坏现象 弱边界层理论 第三章 胶黏剂 3.1 胶粘剂概述 组成 分类 分类 常见胶黏剂成分 3.2 环氧树脂类粘接剂 (8)室温下可用多种固化剂快速固化 (9)掺和性能好 缺点: 未改性的性脆;个别稀释剂固化剂对人体有一定伤害;配制后的胶使用期短 2、分类 (1)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 (2)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 (3)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 (4)线型脂肪族环氧树脂 (5)脂肪族环氧树脂 (6)混合型环氧化烯烃 二、双酚A型环氧树脂 双酚A型环氧树脂是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缩聚而得,都是双官能团化合物,生成的环氧树脂是线形结构,聚合度一般在0~19,分子量300~7000,当n2,得到琥珀色或淡黄色低分子量液体的环氧树脂;当n≧2,得到高分子量的固体环氧树脂.一般用作胶粘剂的分子量小于700,软化点低于50℃ 双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生产过程: 环氧树脂 预热熔化 稀释剂 增塑剂 甲组分 增韧剂 填料 乙组分:固化剂、促进剂、稀释剂、填料 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固化机理 1 、有机胺类固化剂 (1)脂肪族胺类 伯仲胺能在室温快速固化,能黏结多种材料,成本低;但耐热性差,脆. 乙二胺 H2N-CH2-CH2-NH2,室温固化,用量6%~8% 二乙烯三胺 H2N-CH2-CH2-NH-CH2-CH2-NH2,用8%~11%,挥发性小 三乙烯四胺 又称三亚乙基四胺 NH2C2H4NHC2H4NHC2H4NH2 (2)芳香族胺类 耐热性好 间苯二胺 固体,用量14%~16% 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耐高温 固化剂和固化机理 环氧树脂胶黏剂主要特点 3.3 酚醛树脂胶黏剂 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特点 3.0 脲醛树脂 3.0 聚醋酸乙烯胶黏剂 3.5 丙烯酸树脂类 第二代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简称SGA) 厌氧胶 瞬间胶粘剂 3.4 聚氨酯胶黏剂 3.6 橡胶基弹性胶黏剂 特点 3.7 有机硅胶黏剂 3.8 复合型胶 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 3.0 压敏胶(PSA) 3.9 无机天然胶黏剂 3.10 特种胶黏剂 第4章 粘接技术 2.1 粘接接头的设计 接头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分析 例子 接头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接头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常用的几种接头形式 (1) 常用的几种接头形式 (2) 常用的几种接头形式 (3) 常用的几种接头形式 (4) 常用的几种接头形式 (4) 2.2 胶粘剂的选择 选择胶粘剂的因素 被粘物材料的性质特点 胶黏剂的特点1-强度 胶黏剂的特点2-耐热 胶黏剂的特点3-低温 胶黏剂的特点4-湿气和浸水 2.3 粘接工艺 一、被粘接材料的表面处理 二、胶粘剂的涂布 三、胶粘剂的固化-压力 三、胶粘剂的固化-温度 三、胶粘剂的固化-时间 五、工艺控制 六、粘接质量检验 第3章 胶粘剂性能测试 3.1 胶粘剂主要性能指标 胶粘剂的物化性能测试 3.2 剪切和抗拉强度 剪切和抗拉强度 3.3 剥离强度 3.4 冲击强度、持久强度、耐水强度 3.5 疲劳强度 3.6 结构胶的无损检测方法 复合连接形式 两种类型: ? ?? 先涂胶后点焊。对胶要求较低(用固化时无须加压的) ? ?? 先点焊后灌胶。对胶的要求较苛刻(粘度低,又不能太低) 胶焊复合连接工艺近几年来发展很迅速,特别在航空工业更为突出,由于这种工艺对胶粘剂的特殊要求,致使又发展了一类新胶种-点焊胶。 ②胶焊复合连接 测试结果: 点焊44.1MPa 粘接63.7MPa 粘接点焊73.5MPa 复合连接方式其连接接头强度绝不是两个连接强度的简单叠加。如图,点焊试样比单纯点焊有更高的疲劳强度。 不存在能满足所有材料,所有应用条件的万能胶粘剂。 判定哪些性能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