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地开始争先恐后进行新课改教育教学尝试,并且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农村生物教研教改的探究还远远不够,本文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多方面调查,尝试从新课改农村的教育现状分析着手,希望能探讨出一套适合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方法。本文认为自主创新教学是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必要手段。 新课改 农村中学 生物教学 21世纪的中国,把教育强国当成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首要目标。为了达到培养新世纪爱国爱家的优秀人才。中学基础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无论是教材修订,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学习,多媒体手段和启发、互动式教学已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教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如何使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之间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平衡,把握新课改后生物学知识的跳跃性和阶段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特作如下浅显探讨。 一、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分析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意味着生物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生物科学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的实效性。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教师一直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最高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认为教师就是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只要学生成绩优异,即符合师者操守。现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中明确提出了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这要求生物教师: (1)必须按照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 (2)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Method)、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这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3)在组织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4)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在同时拥有现实环境的实验条件和虚拟环境的模拟条件时,教师应首选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 这对于新课改后的新老生物教师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2.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 在以前,学生们只需要跟着教师节奏,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学业。而新课改后,对学生的要求更客观、更科学、更能适合社会发展: (1)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因此,高中学生必须对自己过去“被教育”的模式进行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求知探索的主力军。学校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课本不是圣经,学生更不是一层不变的虔诚教徒。 二、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1.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手段落后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学校是传播科学的地方,但是落后的教学条件严重影响着科学的传播。据了解,益阳地区部分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新课改五年来一直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立体投影仪,没有新课改的配套挂图,实验室药品欠缺,实验仪器破损、老化,教室光线黑暗。教学过程也只能用最传统的黑板板书、小黑板绘图等。新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教学过程的深度和广度都无法实现,教学手段落后。例如,益阳某区校学生1200余人,只有一间能容纳4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