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宏观调控中市场化改革.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宏观调控中市场化改革

浅谈中国宏观调控中市场化改革摘 要: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在前十位世界GDP总量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无疑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距离世界经济强国的路还很长。虽然历经几次宏观调控,但中国经济没有如愿实现经济转型,究其原因,在于“看不见的手”背后更多的是国有企业、地方政府、银行机构等实体部门的扩张冲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应该注重质变的过程,注重宏观调控中,更多的依靠市场,而不是靠行政指令,实现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宏观调控,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必须关注结构调整,尽力推进改革,促进市场发育和建立市场秩序。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的运用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结构调整;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策运用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8-0011-04 随着巴西公布了2011年GDP数据,世界GDP总量前十位国家如下:第一名:美国,GDP二次估算值为150944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7%,增量5689亿美元,人均48373美元。第二名:中国(大陆地区),GDP初步核算数为73011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23.1%(美元计价名义增长,以下国家名义增长均为美元计价增长),实际增长9.2%(本币实际增长,以下国家实际增长率均为本币),增量13699亿美元,人均5432美元。第三名:日本,GDP初次速报值为58685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6.9%,实际下降0.9%,增量3782亿美元,人均45912美元。第四名:德国,GDP初值35786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9.0%,实际增长3.0%,增量2951亿美元,人均43760美元。第五名:法国,GDP初值27781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8.5%,实际增长1.7%,增量2176亿美元,人均42625美元。第六名:巴西,GDP初值24746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5%,实际增长2.7%,增量3312亿美元,人均12863美元。第七名:英国,GDP二次估值24212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7.0%,实际增长0.8%,增量1589亿美元,人均38630美元。第八名:意大利,GDP初值21996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6.8%,实际增长0.4%,增量1405亿美元,人均36215美元。第九名:俄罗斯,GDP初值18496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24.4%,实际增长4.3%,增量3627亿美元,人均12939美元。第十名:印度,GDP初估18393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4.1%,实际增长7.3%,增量2267亿美元,人均1530美元。 一、宏观调控没有实现经济转型的原因在于宏观调控没有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在前十位世界GDP总量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无疑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距离经济强国的路还很长。 中国从经济大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是中国今后二三十年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经历了七次较大的宏观调控。分别是,第一次宏观调控(1979~1981),第二次宏观调控(1985~1986),第三次宏观调控(1988~1990),第四次宏观调控(1993~1996),第五次宏观调控(1998~2002),第六次宏观调控(2004~2006),第七次宏观调控(2008~2009)。这七次宏观调控中,有五次是以治理经济过热为主要内容的紧缩型调控。以治理经济过热为主的紧缩型调控,如果坚持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方向,更多注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看不见的手”作用,更多的发挥市场微观主体积极作用,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克服粗放,以量为主,过多消耗资源的过分注重GDP指标的经济增长方式,培育经济内生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那么中国经济就可能尽快实现转型,就可能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迈进。 虽然历经几次宏观调控,但中国经济没有如愿实现经济转型,究其原因,在于“看不见的手”背后更多的是国有企业、地方政府、银行机构等实体部门的扩张冲动。每一次宏观调控的背后,更多的是整体与局部、中央与地方等利益集团的博弈,调控的效果不尽人意,出现计划调控时期“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的现象。因此,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应该注重质变的过程,注重宏观调控中,更多的依靠市场,而不是靠行政指令,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宏观调控必须关注结构调整 历史上几次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在于收缩,防止经济过热,然而,考虑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收缩不能一刀切,而是有针对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从而呈现结构性调控的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人均GDP虽然不尽人意,但经济规模总量已经备受世人瞩目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