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热祛痘汤治疗痤疮体会
                    清热祛痘汤治疗痤疮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理疗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药方剂清热祛痘汤加减内服,配合热敷清洗皮损治疗痤疮。结果:本组100例痤疮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结论:中药方剂清热祛痘汤加减内服配合热敷清洗临床效果好,无副作用,患者满意度高,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中医内治;治疗;痤疮 
  [中图分类号] R876.9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090-01 
  痤疮又称粉刺、青春痘,中医对本病有肺风粉刺、肺风酒刺及面疮之说。现代医学则将之称为寻常痤疮,它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本病好发于青春发育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发病部位以颜面为多,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处,胸前颈后臀部等处亦可发生,常呈对称性分布。患者自觉稍有瘙痒或疼痛,初起损害多为黑色粉刺,用手挤压后,有一米粒样白色脂粒排出,皮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破损或吸收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小凹状瘢痕,也有少数严重的患者,尚可见蚕豆至指甲大的结节或囊肿,囊肿又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或瘢痕等[1]。笔者自2007年7月~2009年1月对100例痤疮患者进行中医内治、外治配合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材料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最大39岁,最小13岁;平均病程3个月~6年,大部分患者曾经治疗过,疗效不显著。 
  1.2诊断标准 
  参照“寻常型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分级[2]。Ⅰ级:粉刺为主要皮损可见少数丘疹和脓疱,总数灶数少于30个。Ⅱ级: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Ⅲ级: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病灶数51~100个以上,结节囊肿在3个以上。Ⅳ级:结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多数有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在100个以上,结节囊肿在3个以上。本组100例中,Ⅰ级58例,Ⅱ级2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 
  2 治疗方法 
  2.1内治法 
  方药:连翘15 g,黄芩15 g,野菊花15 g,白花蛇舌草15 g,薏仁20 g,白术10 g,夏枯草15 g,牡蛎20 g,桑白皮10 g,栀子10 g,痒甚者加苦参10 g利湿止痒;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 g;月经不调者加当归10 g,白芍10 g,益母草10 g等活血调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用,20 d为1个疗程。 
  2.2外用法 
  可用剩下的药渣加水300 ml煎煮半小时约剩下150 ml药液倒入一个小盆里用小块毛巾沾药液敷面部约15 min,然后用干净水清洗面部即可,每天2次。 
  2.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3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51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 
  4典型病例 
  患者,男,28岁,工人,1年来面部出现许多痤疮,开始是黑头粉刺,面部肤色潮红、微热并伴有脓疮和囊肿,痒痛相兼,自述排出脓液后形成瘢痕痤疮。检查面部除密集的黑头粉刺外,还有散在的脓肿,囊肿,一部分形成萎缩瘢痕,另见下颌部有多处瘢痕疙瘩,皮脂溢出明显,颈部、前胸、后背也见到多处损害,临床诊断为囊肿性痤疮,经纯中药治疗1个疗程后痤疮症状逐渐减轻,脓肿逐渐转平,已不再起脓疮,又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除,嘱多参加户外活动,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嘱患者注意睡眠,禁辛辣、油腻、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讨论 
  祖国医学称痤疮为肺风粉刺、酒刺。《外科大成》论肺风酒刺说:“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3]说明肺经积热上冲颜面熏蒸肌肤,致使局部血热蕴阻,气血淤滞而生红斑、丘疹、疙瘩。此外,颜面部系阳明经循行部位,若过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品,使湿热内生,而气机不利,升降失调,湿热结于内,不能下达,反而循经上逆颜面,蕴阻肌肤而成本病。清热祛痘汤中栀子、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连翘、野菊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赤芍、生地凉血活血、清热消斑;薏仁、白术健脾利湿,夏枯草、牡蛎软坚散结、清热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清热之效。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慢性皮肤炎症,调查发现12~25岁青少年的发病率达70%以上,25~36岁青少年的发病率在15%以上,如防治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遗留终生难愈的瘢痕而影响容貌,令众多青年患者十分苦恼。痤疮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程较长,迁延难愈。“战痘”单靠某一种方法治疗是不妥当的,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