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走抑制因子和其在牙周疾病中作用
游走抑制因子和其在牙周疾病中作用[摘要]游走抑制因子(MIF)是前炎症细胞因子成员之一,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参与调节多种生理、病理和免疫应答过程。本文就MIF的结构特点、MIF的表达模式、MIF的生理和病理学功能、MIF在牙周疾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游走抑制因子;牙周疾病;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Q 5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1.030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and effect of its on periodontal diseasesZhao Danfeng, Gong Qimei, Ling Junqi.(Dept.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 and Endodontics,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hua School of Stomat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55, China)
[Abstract]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is described as a potent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 that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of macrophag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pathological and immunologic response processes.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emerging concept that MIF has a central role as a regulator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the implications it might ha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Key words]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periodontal diseases;cytokine
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自1966年被鉴定出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MI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cDNA克隆化与表达成功,才在其来源和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2]。
1MIF的结构特点
人类MIF结构基因位于22q11.2,Weiser等[2]将其cDNA克隆成功之后,纯化的重组MIF蛋白开始用于其结构学和生物功能的研究中[3]。MIF的mRNA约为0.8 kb,单体由115个非糖基化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04。MIF蛋白具有同源三聚体结构,每个单体含两个反向平行的α螺旋和6~7个β链;3个中心β片层由3个α螺旋形成了一个桶状的水溶性通道,此通道能结合小分子配体。MIF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哺乳动物的MIF蛋白同源性高达90%,表明MIF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MIF又是一个特殊的蛋白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与MIF有同源序列的蛋白质存在,结构上不属于任何一个细胞因子家族。
2MIF的表达模式
MIF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但其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均有表达。除免疫系统外,MIF广泛表达于肺、肾、脾、肾上腺、皮肤和牙龈等组织结构。垂体前叶和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是MIF的主要来源。与其他细胞因子相反,MIF储存于细胞内,释放前并不需要重新合成。MIF缺乏氨基末端前导序列,分泌形式类似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从细胞中的释放依赖于非传统蛋白质分泌途径。
健康人血浆中MIF的质量浓度为2~6 ng·L-1,且具有昼夜节律性。在健康人,MIF的产生受到严格调控,低质量浓度的刺激剂如格兰阳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链球菌致热外毒素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糖皮质激素均能诱导巨噬细胞和T细胞产生MIF,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3MIF的生理和病理学功能
MIF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其一是膜受体的方式。Leng等[4]发现,荧光标记的MIF与跨膜蛋白CD74具有更高的结合能力,可以与CD74细胞外部分73~323位氨基酸高亲和力结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