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核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癖核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癖核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癖核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采用癖核消片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乳癖消胶囊治疗。结果:经3个疗程(1个月为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乳癖”诊断依据进行诊断[2]。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癖核消片口服治疗,6~8片/次,3次/d。对照组予乳癖消胶囊,5~6粒/次,3次/d,口服。2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经期停止用药。服药期间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劳累,忌服用辛辣油腻及刺激之品,不使用避孕药及其他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物。 1.4 疗效判定 按中华全国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题组制定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肿块消失,疼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疼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疼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但疼痛减轻不明显;无效:肿块不缩小,疼痛仍存在。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3%和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其中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例失调,使乳腺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是重要原因。临床以乳房囊性肿块或结节性硬块,甚至触痛、腺体增厚为主要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少见[3—4]。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则痰凝,瘀血阻络,痰瘀互结于乳络而成乳癖。治宜行气涤痰、化瘀通络、解毒散结。癖核消片组成为:猫爪草、鹿角霜、瓜蒌、炮山甲、白花蛇舌草、玄参、青皮、牡蛎、香附、乳香、没药、蜂房、三棱、莪术、浙贝母、橘核、王不留行、血余炭、夏枯草、泽漆。方中青皮、香附、三棱、莪术、橘核疏肝行气消结;猫爪草、瓜蒌、泽漆化痰散结;鹿角霜、炮山甲、血余炭化瘀通络;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白花蛇舌草、玄参、浙贝母清热解毒消痈;牡蛎软坚散结;夏枯草散结消肿;蜂房攻毒散结。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化痰通络、解毒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表明,癖核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黎国屏,王松鹤.实用临床乳腺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2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 [3] 高志明,郭秉权,纪国,等.灵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病217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7):985—986. [4] 于邦寅.通乳消癖汤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94. [5] 陈乃林,林以宁,李瑞,等.白花蛇舌草不同提取工艺对肿瘤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46(33):6. (收稿日期:2012—07—31) (本文编辑:郎威)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