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获诺奖中文作家高行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位获诺奖中文作家高行健

第一位获诺奖中文作家高行健莫言不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2000年,因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著作,高行健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颁奖词说,“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高行健在艺术上广有涉猎,是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在南京度过青少年时期,1958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法语,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文革期间曾下放到农村。文革前,已完成10个剧本,大半部长篇小说、大量诗作、多本笔记,文革开始后,付之一炬。文革结束后,在外文局、作家协会先后任职,后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驻院编剧。 高行健自陈他的学院生活并不快乐,入系就目睹批斗右派分子;组织学习《青春之歌》,三页也看不下去;同学都积极要求上进,从未汇报过思想,被指思想黑暗;跟同班女生谈恋爱,结果把他的话和对《青春之歌》的牢骚都汇报上去。在学校组织剧团“海外剧社”,演契诃夫、拉丁美洲戏剧《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用法文演莫里哀的戏,因为并非学校组织被劝停演。后来串联一批考进北京的中学老同学在紫竹院聚会谈论文艺,在这次聚会上他第一次谈到要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作为范例。由于艺术上的早熟,所以对政治宣传非常反感,开始法文阅读。读萨特编的《现代》杂志,阿拉贡五卷本的《共产党人》。读马列原著、列宁的哲学笔记,高尔基的早期戏剧、康德、黑格尔、布莱希特、罗素等。 1981年,高行健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强调小说要揭示现代社会矛盾,探索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复杂的人性,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在文革刚结束时很新鲜极具争议,受到批判。当时的作家协会党组主要负责人讲话说,有个作家写了一个荒谬而反动的小册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高行健被打入另册,一段时间难以发表作品。早年的高行健在国内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1982年,与刘会远共同创作的《绝对信号》(林兆华导演)公演引起轰动,空前成功,此剧被列入“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次年,他的《车站》上演(林兆华导演),故事极其简单,一个郊区公共汽车站,周六下午各式人等在此等车,为排队秩序闹了不少纠纷,但几次车过都不停。等了一年多,他们明白此站早已取消,却舍不得不等下去。只有一个沉默的人离开车站步行进城。《车站》被称为中国第一次出现的荒谬剧场,公演后引起轩然大波,只演了13场就遭到禁演。曹禺拄着拐杖来观看,鼓掌称赞“好戏”。戏剧界元老陈瘦竹指责《车站》套用了《等待戈多》的社会观点和创作思想,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没有提供任何宝贵经验。有关人士组织文章对高行健进行“大批判”,有官员公开谴责,说《车站》是开国以来最有害的文学创作。高行健为此打起背包南下,在长江中上游流亡了大半年。 1985年多声部现代史诗剧《野人》(林兆华导演)采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此后他相继创作了《模仿者》《独白》《彼岸》等戏剧,写了《现代戏剧手段初探》《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先锋戏剧教父”。高行健的戏剧受到贝克特的现代主义及伊奥尼斯可荒谬主义的熏陶,具有实验性和前瞻性,混合了现代主义的技巧和中国传统戏剧,呈现混搭的风格。突破了话剧传统的时间结构,拓展了戏剧表现空间,探索了新的戏剧观念和舞台观念,加入了朗诵、合唱、即兴、观众参与等元素。批评家说他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穿越中国而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又回省到自身的作家。 《彼岸》在1986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时遭到禁演,翌年高行健离开中国去往法国,以政治难民的身份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纽里,以画水墨画为生,继续用中文和法文写作,并为自己书的封面画插画。1989宣布退党。1990年,剧作《逃亡》在《今天》第1期发表,同年在瑞典皇家剧院首演,讲三个逃离示威现场的人,自我塑造英雄的狂傲与离开公众注视时的人性弱点。此剧被国内批为反动,高行健被开除公职、党籍,戏剧严禁上演,在北京的住房被查封。高行健则宣布,不愿再回不自由的中国大陆。流亡海外的人也对他的“丑化”非常不满。1992年高行健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国家文艺骑士勋章”,1998年成为法国公民。《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都是在中国大陆以外出版。高行健是一个耽溺于写作的人,“我并不打算停止,甚至在最难过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仍不断地秘密写作,我并没想到哪天能出版我的作品。” 瑞典文学院里惟一精通中文的马悦然是高行健作品的推崇者,也是他作品的瑞典文翻译。从1948年翻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始,马悦然翻译了老舍、闻一多、艾青、沈从文等中国作家诗人的数百种作品。颁奖典礼上,马悦然代表瑞典文学院宣读贺辞,最后用中文说:“高行健,当你离开祖国时,你不是一无所有的,你带着你的母语,母语就是你的祖国。现在请你接受瑞典国王陛下的颁奖。”法国总统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