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山城 绿色稻乡 红旗岭
红色山城 绿色稻乡 红旗岭在完达山的莽莽林海里,座落着一座青山环绕、绿水相依的美丽山城――红旗岭农场,她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西北麓,地跨宝清、饶河两县。拥有挠力河、越岭河、七尔沁河和东风岭、红旗岭三河两岭,几年来,农场将4000公顷耕地逐年退耕还湿,先后4次,接受亚太银行湿地保护专家组的考察。境内16万亩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3万亩森林将红旗岭拥抱成天然氧吧。
红旗岭曾是肃慎人居住的地方,满人入关以后这里被列为金泽圣地禁封起来。因为山里柞树密布,到秋天树上的橡子成熟后落的满山都是,吸引了成群的野猪、黑瞎子成团聚餐,由于美味还时常发生口角和结伙撕杀,其咆哮声和受伤后的呻吟声响彻山谷,于是人们便将其称为黑瞎子沟。
红旗岭与“红”结缘最早是满人因这里的山上产一种褐红色的风化石,裸露的山坡呈红色人们便将这里称为“红石砬子”、“红石山”。经过两代人的开发建设,农场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63.4万亩,拥有耕地27.5万亩、森林13万亩、湿地16万亩及大片宜牧草原、优质水域。农场27.5万亩耕地完全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22万亩水田均为原始河水灌溉,年产绿色优质水稻12万吨,“十一五”期末,红旗岭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将达到10万亩。现农场已建成14条大米生产线,年加工能力25万吨,农场“五星湖”、“七尔沁”牌优质大米已销往俄罗斯斯、香港、澳门、内蒙古、河南、洞北、陕西及沿海各大城市。农场规模发展的林下经济:林下参、五味子、地栽木耳及黑蜂、林下鸡、猪等立体生态养殖和以狐貉为主的自营经济特色养殖也已成为农场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场1.5万人口,社会总产值6.6亿元,年产粮豆14.5万吨,年产值人均收入1.45万元,人均GDP水平达到5403美元。是一个以经营农业、加工业、畜牧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国有农场。形成了以农场为中心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金融、通讯、交通网络。农场的撑门人们将小城镇建设作为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经营,通过小城镇建设植树引凤,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人员来场定居、创业,提升土地价值,作强作大旅游业……,从而实现小城镇建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实施中坚持“科学规划、现代设计、多元投资、场民共建打开场门、放开经营、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借助红旗岭农场的特殊的环境生态优势,打造城在山中、楼在树中、人在园中的生态园林格局的园林、旅游、卫生、文化新型城镇。本着“绿色生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体现特色”的原则精心规划了“办公、商业、工业、教育、休闲娱乐场”五大园区,从而形成农场小城镇“东城、西园、南湖、北塔”的独特园林景观建设格局。
红旗农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它们位于三江平原与完达山山脉交汇处,水系丰富、泡泽连片,水草丰美。是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和畜牧业的理想场所。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群山环绕,山高林密,生长着柞、桦、杨、椴、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等淘叶乔木同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等针叶乔木混杂相交,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林间藏有:狍、狐、兔、野猪、黑熊等动物,还有珍贵的紫貂、貉、马鹿,林中盛产:五味子、刺五加、人参、党参、平贝等大量的珍贵中草药以及木耳、猴头、蘑菇等蔺类、蕨类植物。2008年12月上旬林中发现东北虎活动蹄迹。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更是栖息着丹顶鹤、白枕鹤、白鹳等珍稀水禽,生长着野大豆、黄蘖等国家重点保护濒危动植物。丰富的物种构成了三江平原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2007年红旗岭农场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l国际质量、环境双体系认证,实现了管理与国际接轨。如今的红旗岭农场已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渠、路畅通,桥涵配套齐全的生态农业体系:水旱田生产全程实现了机械化。10万亩,欧盟认证的有机水稻275亩。“百亩方、千亩片、万亩带”和高产高效科技园区,每一片农田就是处风景,标准化作业、现代化管理,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为农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每块示范田、示范带、高产攻关示范区都成了科技人员的舞台、良种良法和先进技术的展台、职工群众学用新技术的看台,办成农场发展特色、高产、高效农业、实现倍增计划和跨越发展职工群众的田间课堂。
水稻是红旗岭农业的根本,也是红旗岭以稻治涝,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智之选。
红旗岭农场因河多水灾严重等地理原因,黑龙江农垦总局当时先易后难于1958建场。全场平均海拔52~56米,人们形象地比喻说:“红旗岭人是在脸盆里种地。”多年来农场饱受涝灾之苦。“以稻治涝”是农场惟一的出路。然而,这里尽管地势低洼,可是地下水资源却十分匮乏,上世纪末,曾有专家测算:“红旗岭农场只能种植水稻3~4万亩,如果大面积改选利用河水建设灌渠需要实施河灌需要资金一亿元。”
水稻种植紧紧围绕“三化一管”为核心,即生产全程机械化、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