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让语文教学开出德育之花.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语文教学开出德育之花

让语文教学开出德育之花摘要:德育工作是中学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需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通过作者的多年实践,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在课堂及课外将德育工作渗透进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工作 中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确实,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位。怎样理解德育工作与语文学科教学间的关系呢?我认为,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呢?经过多年实践,在此我畅谈本人的一点体会: 1、在课堂中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1抓住课前表演的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在每节语文课前,我坚持让学生进行不超过五分钟的语文表演。表演可以朗诵精美文章,可以演讲典故和成语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 阅读精美文章,可以从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科技期刊等选取,如《读者》、《青年文摘》、《散文》等等。精心选择的文章,大多能深深地打动学生们的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和人类心灵的美好,激起他们做一个高尚人的愿望。 典故和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教材。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如“精忠报国”、“ 囊萤映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通过故事培养了学生爱国、勤奋等优秀品质。 1.2抓住文本的丰富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还得“动之以情”,即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进入课文情境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的情境,发挥文学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道德感上受到深切的影响。 现在是和平年代,中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认识比较含糊,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授《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提到作者“故国之悲”的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用古代人物的爱国行为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教授《三峡》时,通过欣赏三峡的奇山异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可以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特产美食等,让他们从认识家乡逐步到热爱家乡。 情感教育也是初中教育的重要一环,像出走、打架、早恋现象的出现,都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情感问题而造成的。笔者特别注重在这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如教《散步》、《背影》、《羚羊木雕》等课文时,让学生感悟亲情和友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他们的那种至情所感动。他们表示从前做得还不够,以后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同窗共读的缘份。 其实,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2充分利用课外语文实践时间进行德育渗透 2.1课外阅读巧渗透 德育渗透要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阵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在教学《理想》后,笔者立即推荐学生去读周恩来少年时代树立理想的故事,唤起了孩子们也要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的使命感,潜移默化中就进行了一次理想教育和爱国教育。此外每月都推荐一些书或好的文章供孩子们阅读,如《少年孙中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和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净化孩子的心灵。 2.2一箭数雕写周记 作为教师,享有了解学生、与之沟通的独特渠道——周记本。许多同学将周记本视为放飞心灵的天空, 他们有时书写快乐,希望与老师分享;有时坦诚自己的困惑和迷茫,期待老师的交流与点拨。可以说,周记本是一座桥梁,是教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桥梁,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周记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德育资源。 记得班上有位女生中段考试之后在周记中写道:“自从这次测试之后,我的心已经是冰冷一片,因为不管我多么努力,到后来却还是考得不好。这个学期以来,我每天晚上复习功课,不看电视。可这次的成绩使我那颗热心又冷了。老师,我该怎样才能恢复我的自信心?我该怎样提高我的学习成绩?”面对这位学生的求救,笔者深情写道:“你先应冷静下来,然后再找找原因。在学习生活中,本学期来你其他各方面都挺优秀,成绩不尽人意原因有多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