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翻译学中翻译交际功能手段.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俄罗斯翻译学中翻译交际功能手段

论俄罗斯翻译学中翻译交际功能手段[摘要]本文对翻译交际功能手段的本质进行研究,并着重阐述形成交际功能手段的理论基础。此手段在翻译过程中强调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相互作用。根据此手段,翻译过程可以成为一种通过译语的词汇单位和句法结构对原语相应单位和结构进行改变的过程。 [关键词]交际功能手段 翻译的对等性 交际意向 篇章的主导功能 交际效果 [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38-02 每个时代的翻译者和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要求、任务和标准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翻译理论方法都不是随意翻译的结果,它体现社会现今翻译学发展阶段对翻译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产生首先是从相关语言学的发展开始(即20世纪30年代以语言学为中心的多语言的同步研究及多语言体系的相互关系问题),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出现了语言学翻译理论并得以发展,А.В.Федоров在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把翻译看作是“与语言和文学相关的创造性活动,不可避免地使两种语言连接在一起,用一种语言手段解决另一种语言的任务”[Федоров,15]。类似的翻译手段为学者们提出了一些现存问题,例如,翻译中语言间相互关系的确定、翻译中处理方法的分类、非等价词汇的翻译、专有名词和熟语的翻译、原文和译文的分歧等。对这一方向的研究终归是关注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的契合与分歧,并把翻译理解成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一种语言符号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符号。最为典型的就是Л.С.Бархударов的观点。这种对翻译的态度在当时是完全符合标准的,在И.И.Ревизин和В.Ю.Розенцвейг的《一般翻译和机器翻译基础》(1964)一书中认为翻译本身就是对告知的转变,或是变体。 显然,上述观点与翻译的交际功能手段没有任何联系。它具有局限性,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翻译理论中译者本身的活动。 翻译理论思想最大的飞跃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当时涌现出大量译作和翻译问题的专著,大多数新观点都依据俄罗斯境外研究(Ю.Найда, Дж.Кэтфорд)。而俄罗斯本土则出现А.Д.Швейцер的著作《翻译与语言学》(Швейцер,1973),与其后续著作《翻译理论:地位,问题,方法》。而А.Д.Швейцер的观点也是在境外众学者(Г.Йегер,О.Каде, Г.Тури,Ю.Найда)创作研究和观点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来源于莱比锡学派的翻译理论基础。 А.Д.Швейцер的观点中,主要概念是关于交际目标、交际效果以及考虑到篇章的广泛需求而划分的篇章功能主导等。有关翻译活动任务的观点主要是依凭О.Каде提出的交际活动图示理论。О.Каде很准确地划分了翻译作为交际活动的现有阶段:1.翻译活动,本质上可分解成两个有相互关联的交际活动――发出者与译者的交际、译者与接受者的交际;2.译者轮流扮演接受者与发出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交替本质上影响着翻译过程[Швейцер,63]。交际通过篇章的形成来实现,因此А.Д. Швейцер对篇章的功能性特点特别重视。 篇章的这类特点绝非偶然产生:它们是由话语发出者的交际目标所决定的,篇章的接受者可以理解篇章作者的意图,并对接受者产生交际影响。由此А.Д.Швейцер提出了三段式因素:1.交际意向,即交际目的;2.篇章的功能参数;3.交际效果。对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А.Д.Швейцер认为,译者在原文篇章的功能主导基础上揭示以此篇章为基础的交际意向,并创造最终的篇章,试图达到与此意向相关的交际效果[Швейцер,147]。 这一观点的成立也受到莱比锡学派代表А.Нойберт及美国语言学家Ю.Найда的观点的影响。从А.Нойберт的观点中А.Д.Швейцер把翻译的相符性划分成两种形式:1.原文内容与译语标准的相符;2.翻译语用角度的相符[Швейцер,76]。而Ю.Найда在翻译理论中加入了翻译获得者的反应与原文获得者的反应相一致的功能等价性概念。 交际功能的出现意味着翻译理论逐渐在医治自己的“儿童病”,此病的症状就是对所译篇章的语言本身的组成部分特别关注,注重翻译上的转换。 现今在研究翻译特点、影响翻译过程和结果的各个因素的时候,找到了一个领域,对于交际参与者,也就是说对于带有指令和意向的原文创造者和对于带有对译文反应、需求和民族文化特点的译文接受者来说,这一领域至今还是空缺的。换句话说,产生了翻译过程的“人化”,摆脱了一般的、由一种语言符号向另一种语言的技术转化,而变成一种按照В.Н.Комиссаров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更广泛范围”的研究。 “翻译的交际功能手段”概念首先在З.Д.Львовска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