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风病病因病机的探析及治疗
中风病病因及辩证论治的新进展
摘要:中风是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对中风发病因素历代论述诸多,中风病的辨证方式至今也缺乏规范的、统一的、与现代临床实际相适应的标准。本文通过对中风中医辨证的历史回顾,介绍了目前对中风病病因的新内容,并将现代检测指标与中风辨证有机结合, 最终能达到中风辨证的现代化。
关键词:中风 病因 辩证论治
“中风”,现代医学称为“脑卒中”。是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疾病, 也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栓塞为多见。中风因其起病突然,,变化迅速,且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故祖国医学将中风列为“风、痛、朦、隔”四大疑难病之首。由于中风而引起的智能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上升。因此,如何降低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提高康复水平,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是我们医务界、养生界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中风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后果严重。然而它的发生却并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病理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上看来中风的发生是突然的,实质上它有一个病理形成的演变过程。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这个病理过程可以突然加速,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故中风先兆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是一脉相承的。《丹台玉案》将中风先兆的病因病机阐述得极为透彻“惟其不戒暴怒,不节淫欲,或饥饱不暇于食,寒不暇于衣,或嗜酒而好色,或勤劳而忘食,或当风而沐浴, 或大汗而行房, 或畏热而露卧, 或冒雨而奔驰, 以致元真耗亡, 气血消尽, 大经细, 积虚弥年, 平时无甚痛苦, 而不知营卫皆虚, 徒有躯壳, 正犹无心之木, 将折未折, 无基之墙, 欲颓未颓,其势已不可支, 而方且自畏无恙, 遂昧而不知戒。”所以, 一旦发病就很严重。
一、病因方面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不足,外受风邪”而得名,如《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居,发为偏枯。”偏枯,乃中风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偏瘫之古称,又称半身不遂。医圣仲景秉承经旨,明确提出中风病与受风有关,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中风使然。”并创“络脉空虚”,外(寒)邪入中论。中风病“中风”之病因学说,一直承袭至隋唐宋时代。目前看来,此中风之“风邪”非单指风邪,当是外感六淫之统称,实指气候的异常变化,特别是寒冷之邪气对脑中风影响最大。通过流行病学观察发现,中风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从时间分布看,脑血管病(CVD)发病高峰在1 月中上旬。”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间气候最为寒冷,即在冬寒季节气候寒冷时最易发生,说明气候异常变化如寒冷之邪气与中风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实际上中医所说的风邪,非指风邪,时贤赵洪均先生认为当为寒邪。现代医学认为:冬寒季节,气候寒冷,气温低下,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导致血管痉挛、收缩,血液黏稠度加大,机体抵抗力低下。在原有心脑血管病,或有其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糖尿病等,容易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的缺血,诱发或发生中风。中医则认为:血液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侵犯人体,可导致经络、筋脉凝滞,拘急,挛缩等,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凝结瘀阻,相应脏器发生缺血,诱发或发生中风。实际上“中风病的形成,有原始病因和诱发因素。原始病因有情志不调,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亢为主。诱发因素主要为烦劳、恼怒、醉饱无常、气候变化等。”此系新世纪第二版高校本科教材《中医内科学》对中风病病因学说最科学、客观、合理的解释。其中气候的异常变化特别是寒冷邪气,是中风病诱发因素之一,对于某些中风病患者来说则可能成为病因之一,故云中风病与“风”邪有一定关系。
即,在中风病病因学说中,其“中风”之风邪,当是外感六淫之统称,实指气候的异常变化。气候的异常变化,是中风病诱发因素之一,对于某些中风病患者来说则可能成为病因之一。
辩证论证方面
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对中风证型与现代医学检测指标间的关系已作了有意义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氧自由基、甲皱微循环、血脂、脑CT 形态学改变与中风证型的联系。如郑氏等通过对115 例中风患者分析,发现无论出血型中风还是缺血型中风,血液流变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且与证型有关, 中经络组以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瘀上扰证及气虚血瘀证3 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为甚,中脏腑组以痰浊蒙蔽心神、痰热蒙蔽心窍证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为甚,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清窍证及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升高不甚明显,并建议对此在活血化瘀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