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原理总复习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
1、
振动:物体围绕一个中心做往复运动
波动:各振动在空间上的传播
射线平面(三线所决定平面):由入射线、反射线和过反射点界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称为射线平面。
振动图:固定空间位置,观察r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波剖面:固定某时刻,观察质点位移随距离变化规律的图形。
时距曲线:表示某一波阻抗差界面反射波传播时间与炮检距关系的曲线,称为时距曲线。
2、
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所求出的地震波速度称为均方根速度,这种近似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射线的偏折。
叠加速度:由共中心点道集速度谱求出的速度。对一组共中心点道集上的某个同相轴,利用双曲线公式选用一系列不同速度来计算各道的动校正量,病进行动校正;当某个速度能把同相轴校成水平直线时,则这个速度就是这条同相轴对应的反射波叠加速度。
层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层的速度。
等效速度:在均匀介质条件下,理论双曲线与实际反射波时距曲线最佳拟合的介质速度。
视速度:不沿射线方向测得的传播速度。
视周期:从振动图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时间称为视周期。
视频率:视周期的倒数称为视频率。
视波长:从波剖面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
视波数:视波长的倒数称为视波数。
地震地质条件:在一个地区能否有成效的应用地震勘探,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条件。具体可分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和深地震地质条件。
激发条件:是指震源种类、能量、周围介质的情况等与激发地震波密切有关的各种条件。 对陆上炸药震源来说,埋置岩性和深度等。 对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
接收条件:是指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具体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和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
3、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反射波:波前面同入射波前面在同一介质内
折射波:界面下速度v2大于界面以上的速度v1时,入射角α为临界角时,透射波沿界面以v2滑行,并在上覆介质产生的新波,称为折射波。
面波:面波是由于介质分界面的存在而产生的,在分界面附近传播的一种弹性波。经常观测到的有:瑞雷面波、拉夫面波、斯通利波。
声波:声源体发生振动引起四周空气震荡,这种振荡称为声波。
多次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不止一次的反射而到达接收点的地震波。
在层状介质中,波在同一个界面或在不同界面上会发生多次反射。这些经界面多次反射后被观测到的波叫做多次反射波,简称多次波。根据其传播路径特点分为全程多次波、部分多次波和虚反射。前面所讲的经一个界面反射一次后,便返回地面被接收到的波,即为所要利用的有效波,常叫一次反射波,或一次波。
50Hz干扰波:频率为50Hz的妨碍分辨率有效波的振动。
随机噪声:给定瞬间值不可预测的噪声。
绕射波: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当遇到弹性不连续间断点,如地层间断点、地层的尖灭点或不整合接触点、断层的断棱点等时,这些点会成为新震源,其产生新的扰动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
回转波:凹界面产生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上的点与界面上的点是“回转”的,故称为回转波,同相轴横向范围比实际界面范围稍窄。
断面波:由断层面产生的反射波,称为断面波。当断距较大、断面两边不同岩性的地层相互接触、二者波阻抗差较大时,就会产生这种反射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复杂地区,接收到的非垂直地层而是测线周边较强波阻抗界面的反射波。
转换波:与入射波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称为同类波,改变了类型的反射波或透射波称为转换波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与波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4、
正常时差:将由震源点激发到某一反射界面的自激自收时间与某一炮检距处接收时间之差,称为正常时差——由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时差。
倾角时差:当界面倾斜时,在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处,观测到的来自该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
剩余时差:动校正后多次波各叠加道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t0之差,称之为剩余时差。
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
静校正:对因地表层起伏或基准面变化引起的校正
动校正: 在水平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x/2处的to时间,此过程叫动校正。
闭合差
空间校正:又称三维偏移校正,一般是在等t。图上的直接进行校正的结果就是反射界面深度的构造图。
三个角度:反射界面空间校正中所指的三个角度分别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