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的研究状况及其范式.doc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的研究状况及其范式.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的研究状况及其范式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的研究状况及其范式 作者:李强 邓建伟 晓筝    生命历程研究(lifecourseresearch)作为一项跨学科的研究计划,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生命过程中的一些事件和角色(地位),及其先后顺序和转换过程。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所谓的生命事件一般包括接受教育、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结婚或离婚、生养子女、参加工作或辞职、居住地的迁徙、退休等事件;通常考察的角色或地位大致包括阶级或家庭成员资格,教育、婚姻和受雇的状况,有时还包括政党成员资格、宗教归属、自愿者团体及活动的参与等。在上述研究中,个人的生命历程被主要看成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生命历程研究不仅要求在一个共同的概念和经验性研究的框架内对个体生命事件和生命轨迹的社会形式做出解释,并且注重考察影响这些事件和轨迹的社会进程。在许多从事生命历程研究的学者看来,他们的诸种努力不仅有利于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且还能超越社会生活研究中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长期隔离状态,并具有对各理论学派、学科加以综合的潜力。   生命历程大体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级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它关注的是具体内容、时间的选择,以及构成个人发展路径的阶段或事件的先后顺序。一般而言,尽管生命历程与家庭、经济、政治中的社会过程相联系,但它基本是个体层次的概念,与生命周期所包含的世代概念没有内在联系。      生命历程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1940年以前的生命历程研究   生命历程研究作为一种分析范式,从时间上看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本世纪初到1940年以前的时期,其主要推动者是社会学中的芝加哥学派。这一时期,美国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纷纷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展。然而社会问题也有很多,如移民问题、青少年越轨问题、犯罪问题、家庭婚姻问题等。它们引起了芝加哥学派极大的研究兴趣,许多学者深入实践进行社会调查,著书立说,寻求解答社会问题的答案。尤其是托玛斯等(Thomas&Znaniecki)通过对移民问题的深入研究,写出了《在欧洲和美洲的波兰农民》(1918~1920)这一不朽著作。在这一著作中,他们率先运用了生活史、生活记录和情景定义的方法研究社会变化和移民的生活轨迹。特别是托玛斯明确指出,研究移民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运用纵贯研究的方法来研究移民的生活历史,这种研究必须关注不同类型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生活时间的长短。并且跟踪这个群体的未来生活,获得关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经历的连续记录。”托玛斯提出的这一观点,实际上就是生命历程研究的萌芽。   然而托玛斯倡导的上述研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甚至还遭到了当时新实证主义的排斥。直到1960年以后,人们才在托玛斯有关移民研究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掀起了生命历程研究的第二次高潮。   (二)生命历程研究从60年代开始的复兴   60年代以后生命历程研究的巨大发展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变化和生命历程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60年代以前,有关社会变化和生活模式的研究沿着各自的方向发展,似乎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关联。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突如其来的生活事件,如经济危机、朝鲜战争,甚至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等社会事实的出现,迫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建立起生命模式和社会历史变化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概念。在这一方面率先作出理论概括的是雷德尔(NormanRyder),他在1965年的论文《社会变迁研究中的同龄群体概念》中明确指出要使用“同龄群体”(cohort)这一概念来研究生命历程(Ryder,1965)。从此以后,“同龄群体效应”(cohorteffects)实际上成了生命历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基于对历史年龄和社会年龄的深刻理解,人们认识到生命历程镶嵌于社会设置之中,并且还受到历史力量和同龄群体效应的影响。在这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主要有里雷伊(MatildaRiley)和他的助手们。他在1972年提出年龄分层理论,这一理论将同龄群体和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将个人归入一定的同龄群体,然后再估价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对不同同龄群体的影响,并提出了反映社会变化的年龄级生命模式(age-gradedlifepatterns)的观点(Riley,1972)。里雷伊还进一步撰文论述年龄和时间的关系。他认为,一旦个人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情景之中,历史事件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就必须加以考虑。假如社会变化影响了两组邻近的同龄群体的生命轨迹,那么这两组相近年龄的人在行为上的差异就既可以归因于历史的变化,也可以归结为个人的原因。总之,社会因素是研究生命历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纽加尔顿(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