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职业学院教育全体人士讲话.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职业学院教育全体人士讲话

文库 * (三)隋唐以后的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1、产生:隋朝(607年) 2、发展:唐朝形成完备的制度,后世相继加以沿袭。 1)唐朝: 生源:生徒、乡贡; 程序:(乡试)——省试(京师)——吏部试; 内容:五经; 方法:帖经、墨义、策问、诗赋;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文库 * 2)宋:取消吏部试,加殿试;严格考试规程。 3)元:考试内容加《四书》;具有民族歧视的特点。 4)明:推行八股取士制度。 5)清:考试规程进一步繁杂,分童试(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至清末,科举考试日趋空疏。 文库 * 五、我国古代的取士考试制度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合理性: 有利于加强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使选士的权力集中到了封建的中央官僚机构; 改变了官员的社会地位来源; 唯才是举保证了官员队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是统治者延揽人才、笼络人心的工具。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使选拔人才较为公平合理。 文库 * 五、我国古代的取士考试制度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消极作用: 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文库 * 中国古代教育典故谈 宋元时期教育大家 第7讲 朱熹 王明阳教育思想 文库 * 第一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生平和教育活动 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出身于普通官僚地主家庭,十九岁中进士 二十二岁开始做地方官,重视兴学设教 知南康军期间,主持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并拟订了《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书院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编辑《四书章句集注》 文库 * 朱 熹 文库 * “学以变化气质”——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理”和“气” “理”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 “理”先“气”后 “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 “天命之性”(“道心”):禀受天理所形成的,是至善的; “气质之性”(“人心”):禀受气质所形成的,有善有恶; “道心”和“人心”是一个心的两个方面。 “学以变化气质” 使“人心”服从“道心”,“明天理,灭人欲” 第一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文库 * 第一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内容的安排 主张根据人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将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小学(8岁——15岁) 为学做圣贤“打坯模”的阶段; “学其事”:即进行道德行为习惯训练; 《小学》:儿童道德教育用书; 坚持“先入为主”的教育原则;注重日常严格训练。 文库 * 第一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内容的安排 大学(15岁以后) “穷其理”: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探究其中的道理。 《四书五经》:认为曾经“圣人”手,里面尽是“天理”。 重视自学;提倡讲问。 文库 * 第一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读书法思想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评价: 基本精神:读书穷理; 每一条都含有合理因素,是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 缺乏质疑问难的思想,导致了一些不良学风的形成。 文库 * 第二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生平和教育活动 明朝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自号阳明子,世人亦称其为阳明先生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在儒学和诗文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二十一岁中举人,二十九岁中进士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34岁开始授徒设学,一生创办多所书院 文库 * 第二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哲学思想——“心学” 心即理:“心”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致良知: 良知:即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是每个人生而具有的。 “致”: 静处体悟: 事上磨练: 文库 * 第二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揭露和批判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 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 “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栽培涵养” 文库 * 第二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主张应教儿童“歌诗”、“习礼”和“读书”,以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诱之歌诗”:“发其志意”;“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 “导之习礼”:“肃其威仪”;“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 “讽之读书”:“开其知觉”;“沉潜反复以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 文库 * 第二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程序上,主张动静搭配,体脑交叉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文库 * 第三节 学校教育发展概述 一、文教政策的沿革 秦代:“书同文,行同伦”;焚书坑儒。 汉代: 独尊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