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背景下建立大连听障教育资源中心的实践与思考.DOC

全纳教育背景下建立大连听障教育资源中心的实践与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纳教育背景下建立大连听障教育资源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融合教育背景下建立大連聽障教育資源中心的實踐與思考 王穎 大連盲聾學校 一 .建立聽障教育資源中心的背景 自20世紀1990年代融合教育理念被提出以後,隨著各國對於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的追求,宣導公平平等、尊重個體差異性和多元性等觀念的融合理念迅速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並被付諸於實踐。融合教育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融合教育範疇下的中國隨班就讀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中國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1]資料顯示:2011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39.87萬人,其中隨班就讀生22.52萬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總數的56.49%,並且這個比例會隨著隨班就讀觀念的深入及政策的完善而不斷提高。然而,由於隨班就讀政策和制度不夠完善,隨班就讀工作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和挑戰,其理論建構、師資隊伍、實際運作都還處在探索階段[2]。特別是中國普通教育中存在著學業競爭激烈,評價體系單一,班額大,普校教師對全納教育認識不足等現實問題,使隨班就讀學生難以適應普通學校生活,“一隨了之”、“隨班混讀”、“隨班跟讀”等現象的存在,更是直接影響了隨班就讀的品質。 2011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推出的《 殘疾人隨班就讀工作管理辦法》[3]第六章第30條中指出: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隨班就讀工作需要,可建立隨班就讀資源中心(指導中心),也可委託當地特殊教育學校(中心)行使隨班就讀資源中心(指導中心)的職能,為隨班就讀工作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援保障。《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攻堅計畫》[4](2013-2015)徵求意見稿中指出,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的辦學格局不斷完善……普通學校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尚未普遍建立……要統籌協調,建立區域共用的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學校對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巡迴指導制度。隨班就讀的支持保障體系的構建和完善與隨班就讀品質的提升密切相關。特殊教育學校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佔據重要的地位,轉變職能,更好地促進融合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特殊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2011年,我校對大連市市內四區隨班就讀情況進行了初步篩查,結果顯示,在市內四區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的聽障兒童有41人,但相應的支持保障體系尚未建立。近年來,大連市政府加大了對特殊教育的政策支持及資金投入,為聽障教育資源中心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發展可能,因此作為具有完善的教學設備資源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的我校是定位為教育本校聽障兒童的“貴族學校”,還是應該為促進本地區聽障教育發展發揮骨幹作用?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二.建立聽障教育資源中心的現狀 在大陸地區聽障教育資源中心的建立和運作存在著較大的地域性差異,僅在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才初具規模。2005年,浙江省成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下設的聽障教育資源中心掛靠於杭州市聾啞學校。作為浙江省聽障教育工作的學術研究機構,主要成員由各校校長及專家組成,負責組織全省骨幹教師培訓、指導教育教學、康復訓練及測試評估、提供家長諮詢服務等,著力推動浙江省聽障教育的課程改革、師資培訓及課程資源的開發。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依託4所聾校設立了4個聽障教育指導中心,定位為上海市聽障教育工作的業務管理、指導、服務及協調機構。依靠學校兼職老師和三名專職巡迴輔導老師負責對全市或相關區縣特殊教育學校、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不同教育方式中,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等不同學齡段的聽力障礙的學生開展相關教育、康復及保健等醫教結合專業服務,包括日常管理、專業評估、業務指導、學生服務、研究推廣等服務專案,在服務聽障兒童隨班就讀的工作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相較之下,臺灣聽障教育深受融合教育思潮的影響,發展更為迅速。1997年修訂的特殊教育法將融合教育的理念及資源中心的設置呈現在特殊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中[5]。由於法律的支持,資源中心獲得了相當的發展。各縣市聽障教育資源中心組織架構並不一致,但均以服務學生為中心理念,依靠學校兼任教師、借調資深優秀特教教師、約聘行政助理、聯合專業治療師及專業團隊、協同巡迴教師共同執行各項支持業務。主要開展鑒定安置、資源資訊收集、輔導、研習及諮詢等服務。儘管面臨人手不足、缺乏專任人員、維持運作經費不足等困難,但各聽障教育資源中心在臺灣融合教育的發展中,發揮著毋庸置疑的實際效用。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聽障教育學校就是聽障教育資源的中心,必須成為融合教育的服務者和合作者,才能夠為本地區所有聽障兒童、家長、教師、學校及行政管理者提供必要且恰當的支援和服務。融合教育的發展使得我校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對聽障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