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选择题解法(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提高班课件三
2013届惠州第二次调研 选择题出现7道材料型选择题 12、14、15、16、19、21、22 大题则均为材料型 * 用理论法分析根本原因 1.生产关系变化类从生产力变化方面入手。备选项 中有反映生产力变化的即为根本原因。 2.上层建筑变化类从经济基础变化方面入手。备选 项中有反映经济变化状况的即为根本原因。 3.政治事件的发生类从阶级本质、矛盾变化或社会 性质方面入手。备选项中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 矛盾或社会性质即为根本原因。 4.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判断文学、艺术、思想等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时,就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存在方面找答案。 【题型特征】 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 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而后一种更常见。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在题干中一般有“最早”、“最主要”、“本质上”等标志性词语;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事件、现象的性质、影响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解题技法】 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四审,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例2】 历史上,国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都被称为“大革命”。其主要依据 A.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C.革命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D.革命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解析 本题考查三者的共同点。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次动乱,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三者的性质不同,革命目标也不可能是一致的; 依据史实分析可知作为“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人民群众参与运动的广泛程度和运动的影响程度,正是由于三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且对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才被称为“大革命”。 答案 B 如何做地图比较型选择题 第一,找出比较项,以此切入进行解题,如比较包括各朝代地方制度的变迁;第二,根据题干分析题意,确定答题的方向,如分析题干明确该题考查的考点;第三,结合题意分析比较地图,比较分析比较项在图中的反映;第四,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总结分析出的有效信息进行答题。 【高考例析】 (2010年高考天津卷)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 图一汉代耕作画像石中出现的是“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图二是唐代的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纵观两幅图的变化可以看出耕犁技术在变化中成熟,故选B项。铁犁牛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时就已出现,故A项错;伴随着小农经济的出现精耕细作就已经开始了,故C项错;单位亩产量提高在图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 【答案】 B 5.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 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 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解答本题可用列式法和排除法。将四个选项列成竖式后会发现每选项都有④,故④不予考虑。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由上述分析可知③正确。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新经济政策。 评价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备考经验分享—读后续写+课件-2025届高三上学期英语一轮复习专项.pptx
- 毕业论文范文——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docx
- (一模)芜湖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教学质量监控 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土地储备项目实施方案.docx
- 新高考数学解题研究——高考题型全归纳.pdf
- 2024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历年真题).docx VIP
- TCASME-半导体用砂轮划片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 《城市经济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 GB/Z 44267-2024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工业数据 数字孪生的可视化元素.pdf
- 2024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