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XYZ?
W=X+Y+Z?
摘要:本文从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X+Y+Z”出发,探讨成功的必然要素,并从化学史上知名的科学家如波义耳、法拉第以及下村修等人的人生经历中剖析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了“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持之以恒之勤与善捕机遇之心”的结论。
关键词:成功;天资;勤奋;机遇;化学史
成功,需要哪些基本要素?是否存在一个成功公式呢?很多人在寻找答案,也有很多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自述片断》中写到:“我的成功公式是:W=X+Y+Z。W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或许很多人都对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天才大脑感兴趣,而他自己却不以为然,由他对成功的看法可以看出,他最引以为豪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的工作”。无独有偶,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回顾人生经验时,也提出这样一个成功公式:成功=勤奋+天资+机遇。他对这三个条件进行了这样的分析: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我的想法与季羡林先生的不谋而合,认为勤奋、天资和机遇都是成功的必然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但它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只是像公式所示的那样仅为简单的加和吗?我认为答案应是否定的。就如季先生所言,天资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但后天的机遇与勤奋则与我们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纵观活跃在化学发展史舞台之上的化学大家们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持之以恒之勤与善捕机遇之心。
一、在实验田上辛勤耕耘的波义耳
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波义耳,因一次幼年患病的经历而立志学医,而又是通过研究医术才让他接触到了让他痴迷、并为之贡献余生的化学实验。他所取得的各项成就都与他不懈的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敏锐捕捉密不可分的。
有一次他做实验,偶然把一滴盐酸洒到一朵紫罗兰的花瓣上。他赶紧把花放进水杯里冲洗,不一会,花瓣竟由紫变红了。或许,很多人都曾与这一现象插肩而过了。但波义耳不一样,这一奇异现象自然逃不过他的“法眼”。他用其他各种酸做同样的试验,结果紫罗兰同样都由紫变红。这一发现使波义耳大为兴奋,促使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由此,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蓝色。利用这一特点,他发明了鉴别酸与碱的指示剂——石蕊试纸,为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波义耳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实验与观察中度过的,善于观察的他当然更善于抓住机遇、善于捕捉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把自己那大量的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推动着化学不断向前发展。可以很肯定地说,波义耳的成功是来自他的勤奋不懈、对实验的孜孜不倦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简单而貌似容易的观察所导致的重大发现给人以深刻印象,往往容易使人们忽略成功者跋涉的艰苦旅程;另外,还由于历史上遗留至今的人们心理上对“命运”的敬畏,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因而把机遇看成了智慧女神对“幸运儿”的馈赠。一些人有时未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即怨天尤人,甚至把失败归之为运气差,没碰到好机会。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对于个人的成功而言,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而更高级一点的人则会自己去创造机遇、改写自己的“命运”。法拉第就是其中一人。
二、自强不息的“丑小鸭”——法拉第
1791年9月22日是一个光辉的日子,一代科学巨匠迈克尔·法拉第降生在英国萨里郡纽囚顿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法拉第的一生是伟的,然而法拉第的童年却是十分凄苦的GFP)的发现者下村修,52岁还只是个博士后,不但没有什么地位和知名度,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分更不必说多么深远的眼光。尤其不懂包装和推销自己。就是在科学界,他也不是一个什么人物。当初学医的下村修从长崎医科大学毕业后想进入名古屋大学深造,于是前往名古屋大学拜访一名教授,碰巧这名教授出差,他偶遇科学家平田义正,并最终进入他的研究室。平田义正的研究室当时的课题是研究被称为“海中萤火虫”的海洋荧光动物。下村修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那一次的阴差阳错决定了我的命运!”1960年,下村修到约翰森实验室。约翰森给他的任务是提取水母素。为了获得水母,1961年他们开了七天的车横跨美国到西海岸华盛顿州的“星期五港”实验室,那里当时盛产水母。还在家里玩水母先正确地说明苯的环状结构的约翰·约瑟夫·洛斯密苯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地理描述中的有机化学结构公式》中,提出了苯、茵香醚(即苯甲醚)、甲苯等总共121种芳香族化合物的环状结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但没有人意识到洛斯密德的伟大。直昂舒兹从维也纳的一个旧书古董商那里得到了洛斯密德那本小册子的复制本19世纪有机化学划时代的杰作。洛斯密德
细细翻阅这些成功者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CLIPSE局部网格加密做法.ppt
- 如何利用团体标准做好患者跌倒评估和预防PPT.pptx
- 2022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3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题.pdf VIP
- 2024年镇村(社区)后备干部考试复习题库 .pdf VIP
- 数学-湖南省长沙市(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三)试题和答案.docx
- 最新经典数学函数图像大全-数学函数图像-函数图像全.docx
- 2024届高考英语作文复习专项读后续写:雀斑烦恼任务单素材.docx VIP
- 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对照”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整改措施).docx VIP
- 托福词汇词以类记-张红岩(完整有目录)经典.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