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李时珍夜宿古寺》。下面我将从教材、设计理念、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的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3、教学重点: 我认为教学中应突出2个重点:第一点,李时珍因察访药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从餐饮住三方面让学生感悟李时珍经历的艰辛。第二点,引领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5、课前准备: (1)学生:了解有关李时珍的事迹及《本草纲目》的相关资料; (2)教师:收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并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理念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全文贯穿了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也是 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为此,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引导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中,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分开。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针对本课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 本课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导学法”,重视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我只在关键处(如:李时珍吃了哪些苦?)、重点处(如:李时珍为什么觉得不苦?)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下面就谈谈我个人认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1、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课标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篇课文内容朴实,描写平淡,但内涵丰富,单凭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言,体会感情,培养语感。此外,对于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也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2、圈点勾画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圈点勾画就是是动笔墨的表现之一。在阅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边动笔,用一些自己常用的符号,圈点勾画,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分层次,写出感想,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评价手法等,都是学习语 2 文的有效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李时珍苦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等。这既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充分的对话,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品词析句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直接描写古寺破败的景象这一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 又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得苦时,我抓住了 “啃”字,通过表演,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这就是课文一开始告诉了我们的 “饥餐渴饮”,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了“饥餐渴饮”的意思。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李时珍师徒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4、教给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