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事法学旧派及新派犯罪学思想比较探究
刑事法学旧派及新派犯罪学思想比较探究
一、刑事法学主要流派
犯罪原因与犯罪对策这两大主题展开。
有益的美德。即使刑罚是有节制的,它的确定性也比联系着一线不受处罚希望的可怕的刑罚所造成的恐惧更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同时,惩罚犯罪的刑罚越是迅速和及时,就越是公正和有益。只有使犯罪和刑罚衔接紧凑,才能指望相联的刑罚概念使那些粗俗的头脑从诱惑他们的、有利可图的犯罪图景中立即猛醒过来。(注:参见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56页。)3、贝卡利亚将预防犯罪看做是一切优秀立法的主要目的,认为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从而提出了包括改善立法、增进知识、严格执法、奖励美德、完善教育等诸多措施。他深情地写到,你们想预防犯罪吗?那你们就应该把法律制定得明确的通俗;就应该让国家集中全力去保卫这些法律,而不能用丝毫的力量去破坏这些法律;就应该使法律少为人的某些阶层服务,而让它为人服务;就应该让人畏惧这些法律,而且是让他们仅仅畏惧法律;就要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你们想预防犯罪吗?那你们就应该让光明伴随着自由。知识传播得越广泛,它就越少滋生弊端,就越加创造福利。预防犯罪还应当奖励美德。如果说,科学院对于真理发现者的奖励促进了知识和优秀著作的繁荣,那么,慈善的君主所颂布的奖励为什么就促进不了道德行为的昌明呢?在明智的分配者手里,荣誉的奖金总是用之不竭,一本万利的。最后,预防犯罪的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教育不在于课目繁多而无成果,而在于选择上的准确,当偶然性和随意性向青年稚嫩的心灵提供道德现象和物理现象摹本时,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教育通过感情的捷径,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为了防止它们误入歧途,教育借助的是指出需要和危害的无可辩驳性,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命令,命令得来的只是虚假的和暂时的服从。(注:参见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104-108页。)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115页。)天生犯罪人是龙勃罗梭早期犯罪原因思想的一个核心命题。龙勃罗棱对天生犯罪人的特征作了如下的描述:1、生理特征:扁平的额头,头脑突出,眉骨隆起,眼窝深陷,巨大的颌骨,颊骨同耸;齿列不齐,非常大或非常小的耳朵,头骨及脸左右不均,斜眼,指头多畸形,体毛不足等。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态的虚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身,惯于用手势表达意思等。(注:参见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页。)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一经传播,马上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当看到龙勃罗梭搜集的那些相貌不对称和有特征的罪犯画像时,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德尖刻地挖苦说:“这些肖像看起来与龙氏朋友们的肖像一模一样。”英国犯罪学家查里士·戈林经过12年的工作,根据96种特征考察了3000名以上罪犯,在科学验证的事实之上,戈林断言,不存在天生犯罪类型,犯罪不是由遗传而来的,他呼吁犯罪学家把心理特征,特别是智力缺陷作为犯罪行为的原因来加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龙勃罗梭在后期的著作中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从只注重犯罪的遗传等先天因素,到把犯罪原因扩大到堕落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对犯罪的生理、心理、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强调智力、情感、本能、习惯、下意识反应、语言、模仿力等心理因素与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宗教、环境等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作用,天生犯罪人在罪犯总数中的比例也一再降低,由此形成综合的犯罪原因论。他指出,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并且往往缠结纠纷。如果不逐一加以研究,就不能对犯罪原因遽下断语。犯罪原因的这种复杂状况,是人类社会所常有的,决不能认为原因与原因之间毫无关系,更不能以其中一个原因代替所有。(注:参见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76-178页。)
刑律。这种犯罪并不会引起社会不安定,也不会败坏公众的道德感。其二,有犯罪倾向者,即具有某种内在的特质使他们较易于接受犯罪的感染,尽管在他们身上有轻微的退化痕迹,但是环境的诱惑或犯罪的机会在其犯罪原因中有重要地位。其三,习惯犯,即在体质和精神方面不具有促使其犯罪的严重异常状态,仅由于早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促成了他不断作恶的野蛮倾向。3、情感性犯罪人。这部分犯罪人体质匀称,精神饱满,神经及情绪均灵敏,但倾向于过度的动作、易于冲动、发作过于迅速及常健忘等性质。他们之所以犯罪,并非出自机体的本性,而是基于愤怒、情爱或亲情等这些通常是无私的甚至是崇高的情感等这些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例如,政治犯,他们才智超人,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准不动产物权变动要件——《物权法》第24条及相关条款解释及.doc
- 准格尔井田地质构造对岩煤层产状影响.doc
- 准政府组织行政法主体地位浅析.doc
- 准政府组织:一个新探究题域.doc
- 准物权私权性及公权性之探析.doc
- 准物权制度功能定位及立法建构.doc
- 准确适用《特别程序法》开创海事审判新局面.doc
- 凉州区奶牛结核病防制现状及对策.doc
- 凉爽纤维及其制品导热性评价方法探究.doc
- 凋亡抑制蛋白基因dsRNA转基因烟草方式探究.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