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年释读沫司徒疑簋-清华大学
由清华简《系年》释读沫司徒疑簋
李学勤
提要:清华简中的珍贵史书《系年》,第四章记述周初分封卫国之事。卫国第一代国君康侯封都于在商朝故地范围内的康丘,而原为商王纣所居的沫(朝歌)反处于边境。这一记载与著名青铜器沫司徒疑簋的铭文内容一致。
关键词:清华简 《系年》 卫国 沫司徒疑簋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i situ Yi gui-vessel 沫司徒疑簋 in Light of the Xi nianfrom the Tsinghua Bamboo Manuscripts
Li Xueqin
Abstract: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e Xi nian, a rare historical text in the Tsinghua collection, records the enfeoffment of the Wei 卫 state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period. The first monarch of Wei state was Marquis Kang康 and made Kangqiu 康丘 as the capital which used to be in the Shang region. By contrast, Mei 沫 (also known as Chaoge 朝歌), the residence of King Zhou 纣 of Shang, was near the frontier. It is the same with the inscription of Mei situ Yi gui, a famous bronze vessel.
Key words: Tsinghua bamboo manuscripts, Xi nian, Wei state, Mei situ Yi gui-vessel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系年》,已发表于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系年》是一部久已佚失的史书,以二十三章的文字篇幅,概述了周朝建立以至战国前期的历史大事,有非常珍贵的学术价值。
《系年》书中记述西周史事的,而最前面的四章。其第四章讲到卫国的初封,说:
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庚(康)丘,以侯殷之余民。卫人自庚(康)丘迁于淇卫。
这段话叙述的是周成王、周公分封康叔的经过,同《左传》定公四年卫人祝佗追述的卫国初封的情况,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有关的一些问题,我曾写有《清华简〈系年〉解答封卫疑谜》小文,详细讨论过了。但该文限于字数,没有能够联系到与卫国分封有关的青铜器沫司徒(疑)簋,从而对卫国初封问题的探讨还不充分,这便是我要再写本文的原因。
沫司徒疑簋过去常被称为“康侯簋”,是最著名的周初青铜器之一。该器传系1931年出土于河南浚县辛村的卫国墓地,后流散到英国,1977年入藏于在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院。簋高21厘米,无盖,侈唇深腹,口沿下饰涡纹与四瓣花纹,腹饰直棱纹,双耳上有带扁角的兽首,下有重珥,圈足纹饰与口沿下相同。器的图形见《商周彝器通考》259,铭文见《殷周金文集成》4059。
簋铭共4行24字,现依原行款写定(尽可能用今字):
王来伐商邑,延(诞)
命康侯啚(鄙)于卫,
(沫)司土(徒)(疑)眔啚(鄙),
作厥考彝。
对于这篇铭文,中外学者意见有很多很大的分歧,读者如有兴趣,可参看日本白川静《金文通释》,这里不一一引述。
以下让我们结合新发现的《系年》简文,对这件簋铭重加解释。
铭文第一行“来伐”的“来”字,从杨树达先生释。
“商邑”见《诗?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指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区域而言,殷墟卜辞称之为“大邑商”,因而也作为商王朝的代词。《系年》第一章讲周武王“克反商邑”,即颠覆商王朝的政权。第三章说“武王陟,商邑兴反”,即武王卒后武庚在商的故地反周。此处铭文称“王来伐商邑”,对照简文第三章“成王屎(敉)伐商邑”,“王”确是成王。有学者以为是“摄政称王”的周公,是不对的。
“诞命康侯鄙于卫”,承上句“王来伐商邑”,“诞”是虚主词,义同于今语的“于是”。正由于成王来伐商邑,才有“命康侯鄙于卫”之事,这是因为卫乃是商邑的一部分。
大家知道,武王克商这后,将商王朝故地分划为邶、鄘、卫三地,设立三监。《毛诗正义》引郑玄《诗谱》云:“乃三分其地,置三监。……自纣地而北谓之北,南谓之鄘,东谓之卫。”康侯之所以称“康”,是由于都于康丘。这个康丘便于“侯殷余民”,自系在商朝故地,推想当在邶鄘卫三地中的卫地境内,因此康叔在简文里又称作“卫叔封”。“卫”是大名,“康丘”是其中作为都邑的地点。
以往各家考释簋铭,最感困难的是怎样解读“啚”字
文档评论(0)